成语名称:断发文身(duanfawenshen)
成语繁体:斷發文身
成语语法:联合式成语
成语解释: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示例: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汉·曹操《善哉行》诗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
成语例句: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汉 曹操《善哉行》诗)
近义词:断发纹身
英文翻译:Break hair and tatoo
断发文身是古代吴越一带的风俗。吴越民族截短头发,身刺花纹,以避水中蛟龙之害。断发文身是南方海边、大河的近水居民共同的风尚,同时也是原始民族图腾崇拜的反应。
与越国为邻,有断发文身之俗。
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
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在21世纪,还有断发文身的原始部落。
宋人次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地区,与越国为邻,有断发文身之俗。
断发文身,这是南方海边、大河的近水居民共同的风尚。
吴越的断发文身、拔牙凿齿,是具有百越文化的显著特征。
太伯出逃时曾传话说:我已到句吴,改从吴人断发文身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