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贤远佞 [ qīn xián yuǎn nìng ]
佞:巧言谄媚的人。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择木而栖 [ zé mù ér qī ]
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
七七八八 [ qī qī bā bā ]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贤者在位 [ xián zhě zài wèi ]
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 xián zhě zài wèi,néng zhě zài zhí ]
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
众建贤才 [ zhòng jiàn xián cái ]
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
举善荐贤 [ jǔ shàn jiàn xián ]
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兴丞相叹 [ xīng chéng xiàng tàn ]
兴:兴起;丞相:宰相;叹:感叹。感叹人的贤与不肖,关键在于自处
横三竖四 [ héng sān shù sì ]
犹言横七竖八。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 yī mù sān zhuō fà,yī fàn sān tǔ bǔ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任贤受谏 [ rèn xián shòu jiàn ]
贤:有德有才的人。任用有才德的人,接受劝谏。
七生七死 [ qī shēng qī sǐ ]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同“七死七生”。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 ]
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清圣浊贤 [ qīng shèng zhuó xián ]
汉末饥荒,禁止酿酒,饮酒人避讳言酒,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指酒的别称
黜幽陟明 [ chù yōu zhì míng ]
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周公吐哺 [ zhōu gōng tǔ bǔ ]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千随百顺 [ qiān suí bǎi shùn ]
随:追随;顺:顺从。形容完全顺随别人,别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七湾八拐 [ qī wān bā guǎi ]
①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亦作“七弯八拐”。
七死七生 [ qī sǐ qī shēng ]
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亦作“七生七死”。
一沐三捉发 [ yī mù sān zhuō fà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涅而不淄 [ niè ér bù zī ]
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同“涅而不缁”。
悬车之年 [ xuán chē zhī nián ]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
七弯八拐 [ qī wān bā guǎi ]
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也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同“七湾八拐”。
傲贤慢士 [ ào xián màn shì ]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入圣超凡 [ rù shèng chāo fán ]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成语拼音】qī xián
【成语解释】(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沉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沉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4).泛指七位贤人。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