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之惠 [ piǎo mǔ zhī huì ]
指馈食于人的恩惠。
媒妁之言 [ méi shuò zhī yán ]
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儿女之债 [ ér nǚ zhī zhài ]
债:欠帐。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的义务
入孝出弟 [ rù xiào chū tì ]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白云亲舍 [ bái yún qīn shè ]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孝思不匮 [ xiào sī bù kuì ]
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忠孝双全 [ zhōng xiào shuāng quán ]
忠:效忠,忠君;孝:孝敬。忠于君主与孝敬父母都做到了
免怀之岁 [ miǎn huái zhī suì ]
指三岁。
老牛舐犊 [ lǎo niú shì dú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东来紫气 [ dōng lái zǐ qì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先意希旨 [ xiān yì xī zhǐ ]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指腹成亲 [ zhǐ fù chéng qīn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逾墙钻穴 [ yú qiáng zuàn xué ]
指男女偷情。
薄养厚葬 [ bó yǎng hòu zàng ]
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尽心供养,父母死后却大办丧事,借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孝心
骨肉团圆 [ gǔ ròu tuán yuán ]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六亲无靠 [ liù qīn wú kào ]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形容很孤独,没有亲属可依靠。
指腹为亲 [ zhǐ fù wéi qīn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分形共气 [ fēn xíng gòng qì ]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问安视寝 [ wèn ān shì qǐn ]
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同“问安视膳”。
刳胎焚夭 [ kū tāi fén yāo ]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指凶残不义。
思妇病母 [ sī fù bìng mǔ ]
指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比喻作伪。
非业之作 [ fēi yè zhī zuò ]
非业:不急的事务。所从事的并不是当务之急。
独异于人 [ dú yì yú rén ]
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公公婆婆 [ gōng gōng pó pó ]
公公与婆婆,丈夫的父亲和母亲
先意承颜 [ xiān yì chéng yán ]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成语拼音】zǐ mǔ
【成语解释】(一)、母子。亦指母女。《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高祖 适从旁舍来,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本 众僧徒,别了 鶯鶯、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覷,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
(二)、指大小、主从关系。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通志·总序》:“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
(三)、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三国 吴 韦昭 注:“重曰母,轻曰子。以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唐 杜甫《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子,轻也,其轻小半,故为子。”
(四)、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唐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碑》:“立廩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金和《印子钱》诗:“今日与女钱十千,明日与我三百钱,三百復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偿始毕。”
(五)、指杯盘。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一:“龙朔 年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子母相去离,连臺拗倒。’子母者,盏与盘也;连臺者,连盘拗倒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