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衣冠扫地(yiguansaodi)
成语繁体:衣冠掃地
成语语法:主谓式成语
成语解释: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例句: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家国无人,衣冠扫地。”
出处《旧唐书·薛廷珪等传论》:“自唐祚横流,衣冠扫地,苟无端事,孰恢素风。”事例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家国无人,~。”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这种衣冠扫地,简直让人不可置信。
三十日戊申,一盏黄昏,含愁卒岁,国破家亡,衣冠扫地,故国极目,楸陇无依。
近者变故频及,衣冠扫地,忠臣名士,才馀数人,为陛下之栋梁,作圣朝之耳目。
不久,富户、贯族作梗抗赋.景福生性宽厚爱民,虑及大户递欠,势必剥削小户,严惩之则衣冠扫地,宁陈情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