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下士 [ zhāo xián xià shì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筑台募士 [ zhù tái mù shì ]
募:招寡。比喻广泛招纳贤士
元恶未枭 [ yuán è wèi xiāo ]
元恶:首恶;枭:悬头示众。指首恶没有受到惩治
不栉进士 [ bù zhì jìn shì ]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文人墨士 [ wén rén mò shì ]
泛指文人、文士。
处士横议 [ chǔ shì héng yì ]
处士: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横议:随便议论。指不做官的隐士可以无所顾忌妄加评论政治
二桃三士 [ èr táo sān shì ]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一介之士 [ yī jiè zhī shì ]
一个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
玉堂人物 [ yù táng rén wù ]
泛指显贵的文士。
元龙高卧 [ yuán lóng gāo wò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兵老将骄 [ bīng lǎo jiàng jiāo ]
老:衰。士兵疲惫,将领骄傲
不羁之士 [ bù jī zhī shì ]
羁:拘束;士:读书人。不受拘束的读书人。
国士无双 [ guó shì wú shuāng ]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身先士众 [ shēn xiān shì zhòng ]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同“身先士卒”。
将勇兵强 [ jiāng yǒng bīng qiáng ]
将:将领;兵:士卒。将领和士兵都英勇顽强。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块儿八毛 [ kuài er bā máo ]
一元钱或不足一元钱。指小钱
推贤举善 [ tuī xián jǔ shàn ]
推:举荐。举荐贤士,引进好人
称贤使能 [ chēng xián shǐ néng ]
称:举;使:用。举用贤能人士,使其发挥所长
握发吐餐 [ wò fà tǔ cān ]
握发:握着头发;吐:吐出。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指为国而礼贤下士
祖逖之誓 [ zǔ tì zhī shì ]
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
敬贤下士 [ jìng xián xià shì ]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颐养精神 [ yí yǎng jīng shén ]
保养精神元气。
烈士徇名 [ liè shì xùn míng ]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阳九之会 [ yáng jiǔ zhī huì ]
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
握发吐哺 [ wò fā tǔ bǔ ]
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成语拼音】yuán shì
【成语解释】(一)、周 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 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汉 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
(二)、指低级官吏。《旧唐书·孟简卢简辞等传论》:“以 端纶 之才,任不踰元士,而 卢简辞 之昆仲,云摶水击,鬱为鼎门。”
(三)、佳士,优异之士。明 何景明《方竹先生诔》:“齐民元士,三军匹夫。”
(四)、明 初给事中的别称。《明史·职官志三》“﹝ 洪武 ﹞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注:“初,魏敏、卓敬 等,凡八十一人为给事中。上以其适符古元士之数,改为元士。至是,又以六科为事之本源,改为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