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财好士 [ qīng cái hǎo shì ]
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元龙豪气 [ yuán lóng háo qì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压倒元白 [ yā dǎo yuán bái ]
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
求贤下士 [ qiú xián xià shì ]
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独占鳌头 [ dú zhàn áo tóu ]
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岩穴之士 [ yán xué zhī shì ]
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伏龙凤雏 [ fú lóng fèng chú ]
伏龙:(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士元。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
元恶大憝 [ yuán è dà duì ]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枯槁之士 [ kū gǎo zhī shì ]
枯槁:瘦瘠。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峨冠博带 [ é guān bó dài ]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横行介士 [ héng xíng jiè shì ]
介士:同“甲士”,披甲的士兵。螃蟹的别称。
敬贤重士 [ jìng xián zhòng shì ]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同“敬贤爱士”。
法家拂士 [ fǎ jiā bì shì ]
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指忠臣贤士。
白衣公卿 [ bái yī gōng qīng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争先士卒 [ zhēng xiān shì zú ]
士卒:士兵。指作战勇敢,都争先在前
熊罴之士 [ xióng pí zhī shì ]
比喻勇士。
白衣卿相 [ bái yī qīng xiàng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元轻白俗 [ yuán qīng bái sú ]
元:指元稹;白:指白居易。泛指文笔粗俗浅近,轻浮靡丽。
轻财敬士 [ qīng cái jìng shì ]
指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同“轻财重士”。
白屋之士 [ bái wū zhī shì ]
指贫寒的士人。
材士练兵 [ cái shì liàn bīng ]
犹言勇士精兵。
士饱马腾 [ shì bǎo mǎ téng ]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椎牛飨士 [ chuí niú xiǎng shì ]
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连中三元 [ lián zhòng sān yuán ]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招贤纳士 [ zhāo xián nà shì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拼音】yuán shì
【成语解释】(一)、周 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 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汉 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
(二)、指低级官吏。《旧唐书·孟简卢简辞等传论》:“以 端纶 之才,任不踰元士,而 卢简辞 之昆仲,云摶水击,鬱为鼎门。”
(三)、佳士,优异之士。明 何景明《方竹先生诔》:“齐民元士,三军匹夫。”
(四)、明 初给事中的别称。《明史·职官志三》“﹝ 洪武 ﹞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注:“初,魏敏、卓敬 等,凡八十一人为给事中。上以其适符古元士之数,改为元士。至是,又以六科为事之本源,改为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