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贤使能 [ chēng xián shǐ néng ]
称:举;使:用。举用贤能人士,使其发挥所长
握发吐餐 [ wò fà tǔ cān ]
握发:握着头发;吐:吐出。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指为国而礼贤下士
峨冠博带 [ é guān bó dài ]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杜断房谋 [ dù duàn fáng móu ]
喻指多谋善断。同“房谋杜断”。
残贤害善 [ cán xián hài shàn ]
残:残害;贤:有才德的人。残害有才德善良的人
老婆舌头 [ lǎo pó shé tou ]
比喻善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迎意承旨 [ yíng yì chéng zhǐ ]
旨:意图。善于迎合,顺承受别人的心意
蒲邑三善 [ pú yì sān shàn ]
蒲邑:蒲县,在山西隰县。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宽宏大度 [ kuān hóng dà dù ]
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搴旗取将 [ qiān qí qǔ jiāng ]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烈士徇名 [ liè shì xùn míng ]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事无常师 [ shì wú cháng shī ]
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cóng shàn rú dēng,cóng è rú bēng ]
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招贤纳士 [ zhāo xián nà shì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握发吐哺 [ wò fā tǔ bǔ ]
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拙嘴笨舌 [ zhuō zuǐ bèn shé ]
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见善必迁 [ jiàn shàn bì qiān ]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
解甲休士 [ jiě jiǎ xiū shì ]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指不再战斗。
嘉言善行 [ jiā yán shàn xíng ]
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善财难舍 [ shàn cái nán shě ]
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
至善至美 [ zhì shàn zhì měi ]
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斗酒学士 [ dǒu jiǔ xué shì ]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博士买驴 [ bó shì mǎi lǘ ]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佐雍得尝 [ zuǒ yōng dé cháng ]
比喻助人为善,自己也分享光荣。
熊罴之师 [ xióng pí zhī shī ]
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之士;师:军队。比喻勇猛善战的军队。
【成语拼音】shàn shì
【成语解释】(1).有德之士。《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四子﹞皆善士,有学行。” 明 方孝孺 《南稜王先生像赞》:“吾以是知先生 宋 之善士,古之逸民。” 清 唐孙华 《哭大兄允中》诗之二:“没齿人争推善士,始知用拙道逾尊。”(2).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明 宋濂 《陈府君墓志铭》:“遇有可矜,輒施与不靳,乡党称为善士。” 瞿秋白 《慈善家的妈妈》:“他倒沾着便宜,还得了善士的名声。”(3).信佛的人。《四游记·佛祖压倒大圣》:“你是何方善士,敢来阻住兵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无饮不奠,有食必陈,若善士信嫗之佞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