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题名 [ yàn tǎ tí míng ]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威凤一羽 [ wēi fèng yī yǔ ]
指略见善政一斑之意。
英勇善战 [ yīng yǒng shàn zhàn ]
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
善自为谋 [ shàn zì wéi móu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
多多益办 [ duō duō yì bàn ]
益:更加。越多越好。同“多多益善”。
江海之士 [ jiāng hǎi zhī shì ]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掩过扬善 [ yǎn guò yáng shàn ]
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同“掩恶扬善”。
疾恶好善 [ jí wù hào shàn ]
憎恨丑恶,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线清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 ]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招贤下士 [ zhāo xián xià shì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筑台募士 [ zhù tái mù shì ]
募:招寡。比喻广泛招纳贤士
龙骧豹变 [ lóng xiāng bào biàn ]
比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徙善远罪 [ xǐ shàn yuǎn zuì ]
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片善小才 [ piàn shàn xiǎo cái ]
片善:微小的优点。指小有才能的人
不栉进士 [ bù zhì jìn shì ]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从善如登 [ cóng shàn rú dēng ]
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一技之善 [ yī jì zhī shàn ]
技:技能;善:擅长。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改行为善 [ gǎi háng wéi shàn ]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文人墨士 [ wén rén mò shì ]
泛指文人、文士。
处士横议 [ chǔ shì héng yì ]
处士: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横议:随便议论。指不做官的隐士可以无所顾忌妄加评论政治
迁善远罪 [ qiān shàn yuǎn zuì ]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二桃三士 [ èr táo sān shì ]
士:武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比喻借刀杀人
慈眉善眼 [ cí méi shàn yǎn ]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同“慈眉善目”。
广结良缘 [ guǎng jié liáng yuán ]
多做善事,以得到众人的赞赏。
诸恶莫作 [ zhū è mò zuò ]
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成语拼音】shàn shì
【成语解释】(1).有德之士。《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四子﹞皆善士,有学行。” 明 方孝孺 《南稜王先生像赞》:“吾以是知先生 宋 之善士,古之逸民。” 清 唐孙华 《哭大兄允中》诗之二:“没齿人争推善士,始知用拙道逾尊。”(2).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明 宋濂 《陈府君墓志铭》:“遇有可矜,輒施与不靳,乡党称为善士。” 瞿秋白 《慈善家的妈妈》:“他倒沾着便宜,还得了善士的名声。”(3).信佛的人。《四游记·佛祖压倒大圣》:“你是何方善士,敢来阻住兵力?”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无饮不奠,有食必陈,若善士信嫗之佞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