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栗失箸 [ zhàn lì shī zhù ]
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举止失措 [ jǔ zhǐ shī cuò ]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老蚌珠胎 [ lǎo bàng zhū tāi ]
指老妇人得子。
梦尸得官 [ mèng shī de guān ]
旧时迷信说法,梦见死尸是得官的预兆。
茫然若失 [ máng rán ruò shī ]
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东西。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
捷足先得 [ jié zú xiān dé ]
捷:快;足:脚步。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临期失误 [ lín qī shī wù ]
临:及,到。到了预先约定的时间却失约了。指不守诺言
节节败退 [ jié jié bài tuì ]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
以养伤身 [ yǐ yǎng shāng shēn ]
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寝馈不安 [ qǐn kuì bù ān ]
馈:吃饭。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形容心事重重
明珠弹雀 [ míng zhū tán què ]
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进退失图 [ jìn tuì shī tú ]
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
顾小失大 [ gù xiǎo shī dà ]
因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利。
万无一失 [ wàn wú yī shī ]
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忙中有失 [ máng zhōng yǒu shī ]
匆忙当中难免有失误。
失神丧魄 [ shī shén sàng pò ]
失:丧失;魄:人的精神灵气。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之极
爽然若失 [ shuǎng rán ruò shī ]
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破家散业 [ pò jiā sàn yè ]
家庭败落,丧失全部家产
时不可失 [ shí bù kě shī ]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全军覆没 [ quán jūn fù mò ]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无所不至 [ wú suǒ bù zhì ]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无颜落色 [ wú yán luò sè ]
失色,面无人色。
恍然自失 [ huǎng rán zì shī ]
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疾如旋踵 [ jí rú xuán zhǒng ]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烟消雾散 [ yān xiāo wù sàn ]
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同“烟消云散”。
【成语拼音】shī dé
【成语解释】(一)、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韩康伯 注:“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孔颖达 疏:“失则报之以凶,得则报之以吉。”《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宋 曾巩《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当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 见了这般险路,叹道:‘万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却先受了许多惊恐!’”
(二)、特指弊病、失误。《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年》:“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輒言误,误岂可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