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换姓 [ gǎi míng huàn xìng ]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巫山洛水 [ wū shān luò shuǐ ]
巫山: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指巫山神女与洛水女神或男女欢会
稳若泰山 [ wěn ruò tài shān ]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名声籍甚 [ míng shēng jí shèn ]
比喻名声极大。
邈若山河 [ miǎo ruò shān hé ]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登山临水 [ dēng shān lín shuǐ ]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昆山之下,以玉抵鸟 [ kūn shān zhī xià yǐ yù dǐ niǎo ]
昆山:昆仑山;抵:抵挡,投击。昆仑山下的人,用玉石投击鸟。形容尽管是的东西,但多了就不足为奇了。
责实循名 [ zé shí xún míng ]
按其名而求其实。
逾山越海 [ yú shān yuè hǎi ]
越过山海。指长途跋涉。
闻名丧胆 [ wén míng sàng dǎn ]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名垂后世 [ míng chuí hòu shì ]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福如山岳 [ fú rú shān yuè ]
岳:高大的山。形容福气像山一样高
白山黑水 [ bái shān hēi shuǐ ]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万壑千岩 [ wàn hè qiān yán ]
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观山览水 [ guān shān lǎn shuǐ ]
观:游览;山、水:指风景。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追名逐利 [ zhuī míng zhú lì ]
追:追求。追求名和利。
草头天子 [ cǎo tóu tiān zǐ ]
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笼山络野 [ lóng shān luò yě ]
笼:笼罩;络:笼罩。指笼罩高山平原
枕山襟海 [ zhěn shān jīn hǎi ]
靠山依海。
山林隐逸 [ shān lín yǐn yì ]
隐居山林的士人。即隐士。
这山望着那山高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 ]
爬上这一卒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恩重泰山 [ ēn zhòng tài shān ]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濯濯童山 [ zhuó zhuó tóng shān ]
濯濯:光秃的样子;童:山无草木。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山栖谷饮 [ shān qī gǔ yǐn ]
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
【成语拼音】míng shān
【成语解释】(1).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 郑玄 注:“名,犹大也。” 孙希旦 集解:“名山,谓五岳也。” 唐 李白 《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 中。”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 晋国 名山不可数, 恒岳 居尊 太岳 附。”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一:“它上面:没有名山,没有盛景,没有古庙。”(2).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史记·太史公自序》:“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司马贞 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 羣玉之山 ,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 郭璞 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3).借指著书立说。 清 谭嗣同 《夜成》诗:“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之三:“名山渺莽千秋业,大地苍茫七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