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重一时 [ míng zhòng yī shí ]
名:名声;一时:当代。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
路转峰回 [ lù zhuǎn fēng huí ]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峰回路转 [ fēng huí lù zhuǎn ]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一叶蔽目 [ yī yè bì mù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开山祖师 [ kāi shān zǔ shī ]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祖师:第一代创业和尚。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yī yè bì mù,bú jiàn tài shān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海沸山摇 [ hǎi fèi shān yáo ]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开山老祖 [ kāi shān lǎo zǔ ]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中外驰名 [ zhōng wài chí míng ]
驰名:名声远扬。名声传遍了国内外
深山幽谷 [ shēn shān yōu gǔ ]
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江山之恨 [ jiāng shān zhī hèn ]
江山:山川,山河,疆土。痛恨祖国河山沦亡敌手
隐迹埋名 [ yǐn jì mái míng ]
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游山逛水 [ yóu shān guàng shuǐ ]
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恨海愁天 [ hèn hǎi chóu tiān ]
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富贵功名 [ fù guì gōng míng ]
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
枕岩漱流 [ zhěn yán shù liú ]
指隐居山林。同“枕石漱流”。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jiāng shān yì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
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一重一掩 [ yī chóng yī yǎn ]
指山峦重迭稠密。
穷崖绝谷 [ qióng yá jué gǔ ]
高山深谷。形容地形荒僻险恶
百二山川 [ bǎi èr shān chuān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泰山北斗 [ tài shān běi dǒu ]
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福齐南山 [ fú qí nán shān ]
南山:终南山。比喻福气高如南山
春山如笑 [ chūn shān rú xiào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拔树撼山 [ bá shù hàn shān ]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临水登山 [ lín shuǐ dēng shān ]
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成语拼音】míng shān
【成语解释】(1).著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礼记·礼器》:“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 郑玄 注:“名,犹大也。” 孙希旦 集解:“名山,谓五岳也。” 唐 李白 《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 中。”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 晋国 名山不可数, 恒岳 居尊 太岳 附。”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一:“它上面:没有名山,没有盛景,没有古庙。”(2).指可以传之不朽的藏书之所。《史记·太史公自序》:“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司马贞 索隐:“言正本藏之书府,副本留京师也。《穆天子传》云:‘天子北征,至于 羣玉之山 ,河平无险,四彻中绳,先王所谓策府。’ 郭璞 云:‘古帝王藏策之府。’则此谓‘藏之名山’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余所著子书之数而别为此一部,名曰内篇……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3).借指著书立说。 清 谭嗣同 《夜成》诗:“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之三:“名山渺莽千秋业,大地苍茫七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