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衣不遮体(yibuzheti)
成语注音:ㄧ ㄅㄨˋ ㄓㄜ ㄊㄧˇ
成语简拼:YBZT
成语繁体:衣不遮體
成语语法:主谓式成语
成语解释: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6回:“后来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体,食不充饥。”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贫困
成语例句: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6回:“被烧得衣不遮体毛发俱焦的官员一个个被抬走,他才登轿离开。”
反义词:衣冠楚楚
英文翻译:Clothing does not cover the body.
衣不遮体,是汉语词汇,出自《小五义》,解释为形容生活贫苦。
光着脚衣不遮体地穿越丛林。
平日衣不遮体的庄户人家,无奈只有向富户借用。
东汉末年,汉室衰亡,天下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毋秀忠,自幼家境贫寒,过着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苦日子。
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险些被当成奴隶贩卖,万般无奈,不得不成为海盗中的一员。
一家四口全靠父亲给地主打长工养活,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衣不遮体,饥寒交迫。
你来人世走一遭并不是为了住在牛棚里,并不是为了衣不遮体,并不是为了挨饿。
然而,王成喜自幼丧父,贫困悲惨的童年生活给他留下的印象是求生难、食不充饥、衣不遮体。
迫于衣不遮体的窘境,他们只能到加拿大公民与移民处去申请在这个国家停留的难民身份。
人物可能衣不遮体,食不裹腹,他要么是个奴隶,要么是个罪犯,他不去偷盗或者卖身就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