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望 [ qí gǔ xiāng wàng ]
望:向远看。队伍很长,旗帜和战鼓前后相接,威武雄壮
一鼓一板 [ yī gǔ yī bǎn ]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鼓腹击壤 [ gǔ fù jī rǎng ]
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同“击壤鼓腹”。
钟鼓之色 [ zhōng gǔ zhī sè ]
指欢欣喜乐的面色,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
琴瑟相调 [ qín sè xiāng tiáo ]
琴瑟:古代两种乐器。比喻夫妻恩爱,感情融洽
好行小慧 [ hǎo xíng xiǎo huì ]
爱耍小聪明。
阎王好见,小鬼难当 [ yán wáng hǎo jiàn,xiǎo guǐ nán dāng ]
当:对着。和阎王比较好打交道,与阎王手下的小鬼很难沟通
琴瑟调和 [ qín sè tiáo hé ]
比喻夫妻恩爱。
和如琴瑟 [ hé rú qín sè ]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诗肠鼓吹 [ shī cháng gǔ chuī ]
鼓吹:乐器合奏。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
瑟调琴弄 [ sè diào qín nòng ]
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瑟弄琴调 [ sè nòng qín tiáo ]
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即小见大 [ jí xiǎo jiàn dà ]
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偃旗仆鼓 [ yǎn qí pú gǔ ]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一鼓而下 [ yī gǔ ér xià ]
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
扬幡擂鼓 [ yáng fān léi gǔ ]
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
鸣鼓而攻之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筛锣擂鼓 [ shāi luó léi gǔ ]
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掩旗息鼓 [ yǎn qí xī gǔ ]
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鼓唇弄舌 [ gǔ chún nòng shé ]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明鼓而攻之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
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卷旗息鼓 [ juǎn qí xī gǔ ]
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悬羊打鼓 [ xuán yáng dǎ gǔ ]
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小忠小信 [ xiǎo zhōng xiǎo xìn ]
小表忠心,小讲信用。多指借此所采取的手段
群起而攻之 [ qún qǐ ér gōng zhī ]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成语拼音】xiǎo gǔ
【成语解释】(一)、乐器名。民族乐器。为羯皮鼓之变制,又称“单皮鼓”、“板鼓”。以其发声清脆,故俗称“脆鼓”、“崩子鼓”。演奏时以单签或双签敲击鼓心,为歌唱、戏曲和民间吹打乐中点拍节奏之用。
(二)、西洋乐器。亦称“小军鼓”。演奏时以两根木槌敲击鼓面发音,为军乐、管弦乐中点拍节奏或和声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