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鸣鼓而攻之(mingguergongzhi)
成语繁体:鳴鼓而攻之
成语语法:连动式成语
成语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成语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五字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成语例句:陈立德《前驱》:“谁要敢反对共产同志,吾侪当鸣鼓而攻之!”
近义词:大张挞伐
英文翻译: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
中司将鸣鼓而攻之。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诸将称善,遂鸣鼓而攻之。
他作恶多端,群众鸣鼓而攻之。
党同伐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他们大造舆论,为主子上台鸣鼓而攻之。
上系于天而犯日,故鸣鼓而攻之,胁其本也。
深圳梧桐山拟建老子文化园,恼了网民,鸣鼓而攻之。
一直等到楚军完全准备好之后,宋襄公才鸣鼓而攻之。
对于这些耻辱,如果听之任之而不鸣鼓而攻之,则是我们全社会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