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亡魄失 [ hún wáng pò shī ]
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宁折不屈 [ nìng zhé bù qu ]
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万古不朽 [ wàn gǔ bù xiǔ ]
朽:腐烂。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树同拔异 [ shù tóng bá yì ]
指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戮力同心 [ lù lì tóng xīn ]
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坚甲利兵 [ jiān jiǎ lì bīng ]
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部队。
面如死灰 [ miàn rú sǐ huī ]
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墨子泣丝 [ mò zǐ qì sī ]
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高不可登 [ gāo bù kě dēng ]
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同“高不可攀”。
文丝不动 [ wén sī bù dòng ]
一点儿也不动。
只字片纸 [ zhī zì piàn zhǐ ]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上梁不正下梁歪 [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补过饰非 [ bǔ guò shì fēi ]
补过:弥补过失;饰非:文饰过错。指掩饰过错。
操矛入室 [ cāo máo rù shì ]
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入室操戈 [ rù shì cāo gē ]
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里去,拿起他的武器攻击他。比喻引用对方的论点反驳对方。
笔墨之林 [ bǐ mò zhī lín ]
斯文萃集的地方。
循规矩蹈 [ xún guī jǔ dǎo ]
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蹈:踩。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雁塔新题 [ yàn tǎ xīn tí ]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同“雁塔题名”。
面若死灰 [ miàn ruò sǐ huī ]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钿合金钗 [ diàn hé jīn chāi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
一川风月 [ yī chuān fēng yuè ]
川:山间平地。一片风景优美的天地。
陶情适性 [ táo qíng shì xìng ]
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春蛇秋蚓 [ chūn shé qiū yǐn ]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碌碌无为 [ lù lù wú wéi ]
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梨花带雨 [ lí huā dài yǔ ]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成语拼音】yáng mò
【成语解释】(一)、战国 时 杨朱 与 墨翟 的并称。《庄子·胠箧》:“削 曾 史 之行,钳 杨 墨 之口。”成玄英 疏:“杨朱、墨翟 秉性宏辩。”《孟子·滕文公下》:“杨 墨 之道不息,孔子 之道不著。”唐 韩愈《上宰相书》:“杨、墨、释、老 之学,无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约六经之旨而成文。”
(二)、指 杨 墨 的学说。杨朱 主张为我,墨翟 主张兼爱,是 战国 时期与儒家对立的两个重要学派。《孟子·滕文公下》:“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 杨 墨,放淫辞,邪説者不得作。”汉 扬雄《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宋 陈亮《与应仲实书》:“近世 张给事 学佛有见……其为人心之害,何止於 战国 之 杨 墨 也!”清 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昌黎 以道自任,因 孟子 距 杨 墨,故终身亦闢佛 老。”
(三)、借指儒家以外的各学派。唐 李白《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诗:“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交流无时寂,杨 墨 日成科。”王琦 注:“《通典》:开元 二十九年,始於京师置 崇玄馆,诸州置道学生徒有差,谓之道举……习《老》、《庄》、《文》、《列》,谓之四子。荫第与国子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