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毫析芒 [ pōu háo xī máng ]
指分析判别得至细至精。
纲纪四方 [ gāng jì sì fāng ]
纲纪:治理,管理。治理天下
孤苦仃俜 [ gū kǔ dīng pīng ]
犹言孤苦零丁。
金鎞刮膜 [ jīn bī guā mó ]
金鎞:传说古印度治眼病的形如箭头的金属工具。用金鎞刮去眼球表面的薄膜,使人复明。形容医术高超,能使他人失而复明。
何其毒也 [ hé qí dú yě ]
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
养痈自患 [ yǎng yōng zì huàn ]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钩辀格磔 [ gōu zhōu gé zhé ]
鹧鸪的叫声。
蒲邑三善 [ pú yì sān shàn ]
蒲邑:蒲县,在山西隰县。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政平讼息 [ zhèng píng sòng xī ]
政平:政治平允。指政治清明
论道经邦 [ lùn dào jīng bāng ]
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心病难医 [ xīn bìng nán yī ]
医:医治。思想上的病不好医治
干国之器 [ gān guó zhī qì ]
干:治;干国:治理国家;器:度量,器量。治理国家的才干和器量。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 tóu tòng jiǔ tóu,jiǎo tòng jiǔ jiǎo ]
指针对疼痛的部位治疗,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诘屈磝碻 [ jié qū áo qiāo ]
形容语言生硬难懂。
燮理阴阳 [ xiè lǐ yīn yáng ]
燮:调和;理:治理。指大臣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经国之才 [ jīng guó zhī cái ]
经:治理。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鼠雀之牙 [ shǔ què zhī yá ]
指争讼之事。
斋心涤虑 [ zhāi xīn dí lǜ ]
净洁身心,清除杂念。
日昃旰食 [ rì zè gàn shí ]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无为自化 [ wú wéi zì huà ]
指无为而治。
虽多亦奚为 [ suī duō yì xī wéi ]
奚:何,什么;以:用;为:表疑问。虽然很多又有何用呢?常用于对于多而无当的反诘。
理纷解结 [ lǐ fēn jiě jié ]
理:整治;解:解开。整治纷乱,解开疙瘩
太平无象 [ tài píng wú xiàng ]
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闪烁其辞 [ shǎn shuò qí cí ]
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三折之肱 [ sān zhé zhī gōng ]
肱:胳膊。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成语拼音】jí zhì
【成语解释】究办;治理。 明 张居正 《答大同巡抚贾春宇书》:“今三衞之夷,朝入贡而暮犯抢,朝廷未能一一詰治之也,而欲责之于新款之虏,能乎?”《清会典·吏部二·文选清吏司》:“直省设总督,统辖文武,詰治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