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再让三 [ ràng zài ràng sān ]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
壹倡三叹 [ yī chàng sān tàn ]
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美人香草 [ měi rén xiāng cǎo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虚心冷气 [ xū xīn lěng qì ]
虚:虚假;冷:不热情。心虚胆怯、低三下四的样子。也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一献三酬 [ yī xiàn sān chóu ]
指人臣过蒙宠幸。亦作“一献三售”。
三十而立 [ sān shí ér lì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铸鼎象物 [ zhù dǐng xiàng wù ]
鼎:古代炊器,三足两耳,也指传国重器。禹收集九州金属而铸成的九鼎之上所铸各种物品图像。称颂君王有德
鼎足而三 [ dǐng zú ér sān ]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君子好逑 [ jūn zǐ hǎo qiú ]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主忧臣劳 [ zhǔ yōu chén láo ]
忧:忧患。君主有了忧患,臣下就要为他效力
文君新醮 [ wén jūn xīn jiào ]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助桀为暴 [ zhù jié wéi bào ]
桀,夏末暴君。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同“助桀为虐”。
田父之功 [ tián fǔ zhī gōng ]
比喻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
调三惑四 [ tiáo sān huò sì ]
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先小人,后君子 [ xiān xiǎo rén,hòu jūn zǐ ]
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指先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
挑三拨四 [ tiāo sān bō sì ]
指挑拨是非。同“挑三豁四”。
进可替否 [ jìn kě tì fǒu ]
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三叠阳关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
二满三平 [ èr mǎn sān píng ]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同“三平二满”。
昼日三接 [ zhòu rì sān jiē ]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
张甲李乙 [ zhāng jiǎ lǐ yǐ ]
犹言张三李四。
三回九转 [ sān huí jiǔ zhuǎn ]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三杯通大道 [ sān bēi tōng dà dào ]
三杯:指饮了三杯酒;大道:宽广的道路。三杯酒下肚,可达理想境界。形容旧时文人因政治上不得意,靠饮酒来安慰自己,自我陶…
三亲四眷 [ sān qīn sì juàn ]
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人君犹盂 [ rén jūn yóu yú ]
盂:盛水的容器。君主好比是盛水的盂,人民好比是盂里的水,盂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比喻人民的习俗随君主的好恶而变…
【成语拼音】sān jūn
【成语解释】(一)、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成公、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明 杨慎《季文子三思》:“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左氏 侈然称之。”
(二)、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竇武、刘淑、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蔡伯喈 评之曰:陈仲举 彊於犯上,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元礼 居八俊之上。”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时论其(严顥亭)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三)、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字 季方,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唐 张说《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韦嗣立)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扶阳 二相,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四)、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邹元标 和 顾宪成。见《明史·赵南星传》。
(五)、指三茅君。唐 陆龟蒙《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三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