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三公 [ yī guó sān gōng ]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忠君爱国 [ zhōng jūn ài guó ]
对君主忠贞,对国家挚爱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 hèn xiǎo fēi jūn zǐ,wú dú bù zhàng fū ]
君子:有才德的人;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对仇敌要痛恨,打击要坚决彻底。指坏人心狠手辣
询迁询谋 [ xún qiān xún móu ]
指国家的安危、国都的迁徙、国君的拥立,都要征求人民的意见。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jiāng zài wài 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让三让再 [ ràng sān ràng zài ]
指几次三番地推让。同“让再让三”。
三三五五 [ sān sān wǔ wǔ ]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三思而后行 [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离世遁上 [ lí shì dùn shàng ]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三公九卿 [ sān gōng jiǔ qīng ]
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君唱臣和 [ jūn chàng chén hé ]
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以不济可 [ yǐ bù jì kě ]
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圣君贤相 [ shèng jūn xián xiàng ]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一日三秋 [ yī rì sān qiū ]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三思而行 [ sān sī ér xíng ]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不壹而三 [ bù yī ér sān ]
指再三;多次。
践土食毛 [ jiàn tǔ shí máo ]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大雅君子 [ dà yǎ jūn zǐ ]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三位一体 [ sān wèi yī tǐ ]
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整体。
篡位夺权 [ cuàn wèi duó quán ]
篡:夺取,特指臣子夺取君位。夺取君主的位置及其权柄。
调三窝四 [ tiáo sān wō sì ]
指挑拨是非。同“调三斡四”。
送君千里 [ sòng jūn qiān lǐ ]
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
两两三三 [ liǎng liǎng sān sān ]
①指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大酺三日 [ dà pú sān rì ]
酺:聚饮。大聚饮三天
三槐九棘 [ sān huái jiǔ jí ]
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成语拼音】sān jūn
【成语解释】(一)、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成公、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明 杨慎《季文子三思》:“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左氏 侈然称之。”
(二)、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竇武、刘淑、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蔡伯喈 评之曰:陈仲举 彊於犯上,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元礼 居八俊之上。”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时论其(严顥亭)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三)、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字 季方,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唐 张说《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韦嗣立)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扶阳 二相,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四)、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邹元标 和 顾宪成。见《明史·赵南星传》。
(五)、指三茅君。唐 陆龟蒙《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三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