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陈喻 [ tuō wù chén yù ]
借事物设喻。
挑三检四 [ tiāo sān jiǎn sì ]
指挑挑拣拣,嫌这嫌那。同“挑三拣四”。
三顾草庐 [ sān gù cǎo lú ]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比物丑类 [ bǐ wù chǒu lèi ]
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铢累寸积 [ zhū lèi cùn jī ]
犹言一点一滴地积累。常形容事物完成之不易。
逆天暴物 [ nì tiān bào wù ]
违反天意,残害万物。
致知格物 [ zhì zhī gé wù ]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轻禄傲贵 [ qīng lù ào guì ]
轻视禄位,傲视权贵。比喻鄙弃利禄富贵的行为。
目无三尺 [ mù wú sān chǐ ]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
残民害物 [ cán mín hài wù ]
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推东主西 [ tuī dōng zhǔ xī ]
犹言推三阻四。找各种借口推托。
物以群分 [ wù yǐ qún fēn ]
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同“物以类聚”。
三好二怯 [ sān hǎo èr qiè ]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同“三好两歹”。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 yī mù sān zhuō fà,yī fàn sān tǔ bǔ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物极则反 [ wù jí zé fǎn ]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青黄不接 [ qīng huáng bù jiē ]
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托物引类 [ tuō wù yǐn lèi ]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咸五登三 [ xián wǔ dēng sān ]
指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三首六臂 [ sān shǒu liù bì ]
神道的形状。后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筐箧中物 [ kuāng qiè zhōng wù ]
比喻平常的事情。
更无长物 [ gèng wú cháng wù ]
更:再;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终非池中物 [ 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 ]
池中物:比喻蛰处一隅、脚无大志的人。比喻总有出头的一天
云从龙,风从虎 [ yún cóng lóng,fēng cóng hǔ ]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一无长物 [ yī wú cháng wù ]
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三足鼎立 [ sān zú dǐng lì ]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成语拼音】sān wù
【成语解释】(一)、犹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郑玄 注:“物犹事也。”《左传·襄公三年》:“解狐 得举,祁午 得位,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明 宋濂《送邓贯道还云阳序》:“《周官》之制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所谓三物,若六德、六行、六艺是也。”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县有司不知三物为何事,而教民之任,独以责之学政与校官。”
(二)、三种物类。指豕、犬、鸡。《诗·小雅·何人斯》:“出此三物,以诅尔斯。”毛 传:“三物,豕、犬、鷄也。”清 钱谦益《吴德舆次东坡狱中寄子由韵,作丁丑纪闻诗,感而和之》:“孤身岂合投豺虎,三物何当诅犬鷄。”
(三)、三种。《墨子·公孟》:“公孟子 谓 子墨子 曰:‘君子恭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鐘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子墨子 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