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三推四 [ tuī sān tuī sì ]
找各种借口推托。同“推三阻四”。
模山范水 [ mó shān fàn shuǐ ]
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勇贯三军 [ yǒng guàn sān jūn ]
贯:通“冠”,第一;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风从虎,云从龙 [ fēng cóng hǔ,yún cóng lóng ]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三言五语 [ sān yán wǔ yǔ ]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嗒焉若丧 [ tà yān ruò sàng ]
嗒焉:沮丧的样子。原指形神解体,物我皆失。后多形容懊丧的神情。
三年五载 [ sān nián wǔ zǎi ]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博物洽闻 [ bó wù qià wén ]
博、洽:广博。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推诚待物 [ tuī chéng dài wù ]
诚:真心;物:他人。以诚心对人
傲世轻物 [ ào shì qīng wù ]
傲世:傲视当世;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问鼎中原 [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比物属事 [ bǐ wù zhǔ shì ]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鼎足之势 [ dǐng zú zhī shì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三兽渡河 [ sān shòu dù hé ]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无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月旦春秋 [ yuè dàn chūn qiū ]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三贞五烈 [ sān zhēn wǔ liè ]
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以疑决疑 [ yǐ yí jué yí ]
用疑惑的认识来判断捉摸不定的事物。
火冒三尺 [ huǒ mào sān chǐ ]
形容愤怒到极点。同“火冒三丈”。
三亲六眷 [ sān qīn liù juàn ]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四世三公 [ sì shì sān gōng ]
世:父子相继;三公:执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损己利物 [ sǔn jǐ lì wù ]
损:贬损;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利于别人
生生不息 [ shēng shēng bù xī ]
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
逍遥物外 [ xiāo yáo wù wài ]
指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民安物阜 [ mín ān wù fù ]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成语拼音】sān wù
【成语解释】(一)、犹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郑玄 注:“物犹事也。”《左传·襄公三年》:“解狐 得举,祁午 得位,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明 宋濂《送邓贯道还云阳序》:“《周官》之制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所谓三物,若六德、六行、六艺是也。”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承平既久,法意寖失,郡县有司不知三物为何事,而教民之任,独以责之学政与校官。”
(二)、三种物类。指豕、犬、鸡。《诗·小雅·何人斯》:“出此三物,以诅尔斯。”毛 传:“三物,豕、犬、鷄也。”清 钱谦益《吴德舆次东坡狱中寄子由韵,作丁丑纪闻诗,感而和之》:“孤身岂合投豺虎,三物何当诅犬鷄。”
(三)、三种。《墨子·公孟》:“公孟子 谓 子墨子 曰:‘君子恭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鐘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子墨子 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