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众口铄金(zhongkoushuojin)
成语繁体:眾口鑠金
成语语法:主谓式成语
成语解释: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示例: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
成语用法:作谓语、分句;常与积毁销骨连用
成语正音:铄,不能读作“lè”;也不能读作“yuè”。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鲁迅《三闲集 述香港恭祝圣诞》)
近义词:人言可畏 三人成虎 积毁销骨 曾参杀人 三人市虎 聚蚊成雷 谗口铄金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三告投杼
反义词:交口称赞
英文翻译:public clamour can confound right and wrong
众口铄金,亦作“ 众口销金 ”。意指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国语·周语下》:“众口铄金。” 韦昭 注:“铄,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 明 姜南《投瓮随笔·逐日表语》:“昔日位居黄閤,众口铄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萦骨。”【“众口铄金”常误写为“众口烁金”,应注意。】
众志成城,众口铄金。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众口铄金,积毁消骨。
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众口铄金,绝对不能忽视。
看到自己偶像的负面新闻一再被报导,老王一直说:"这是众口铄金!众口铄金!"。
臣闻之,近臣嘿,远臣喑,众口铄金。
众口铄金,积毁消骨,久矣其患之也。
众口铄金,谣言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