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濮上之音(pushangzhiyin)
成语繁体:濮上之音
成语语法:偏正式成语
成语解释:濮上:古地名。靡靡之音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指不好的音乐
成语例句:请不要沉湎于这濮上之音
春秋末年,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华的宫殿。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席间涓乐师把在濮水边听来的乐曲弹了一遍。晋国的旷乐师马上制止说是商末延乐师为纣王所作的濮上之音,听了会沉湎声色中。3年后,晋平公因贪色而亡。
春秋末年,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华的宫殿。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席间涓乐师把在濮水边听来的乐曲弹了一遍。晋国的旷乐师马上制止说是商末延乐师为纣王所作的濮上之音,听了会沉湎声色中。3年后,晋平公因贪色而亡。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从影星来访,一堂课35人缺席谈起》。
商旅丛集,男女相接,约束较少,多桑间濮上之音,投桃报李之作。
我认为张庆熊老师的《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似乎有“言过其实”之嫌。
张教授大怒,连夜写就《“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自己的不满。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支持张教授,他说的也反应了如今社会恶劣。
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是记录先民生活的桑间濮上之音”的说法大相径庭。
应该想想,即便没有“桑间濮上之音”,学生是否安坐教室?学生逃课,首先应反思的是教师。
晋国的旷乐师马上制止说是商末延乐师为纣王所作的濮上之音,听了会沉湎声色中。
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生活中还是要多听些阳光向上的歌曲,不要沉湎于濮上之音,那样只会让人消沉,甚至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