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罪疑惟轻(zuiyiweiqing)
成语繁体:罪疑惟輕
成语语法:紧缩式成语
成语解释:疑:不能确定;惟:同“唯”,只有。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例句: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罪疑惟轻,则冥途有重返之魄;罚当其咎,则单门无连染之人。”
近义词:罪疑从轻
【成语】罪疑惟轻【拼音】zuì yí wéi qīng【解释】疑:不能确定;惟:同“唯”,只有。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出处】《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示例】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罪疑惟轻,则冥途有重返之魄;罚当其咎,则单门无连染之人。”【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所谓罪疑惟轻,以存厚道。
“罪疑惟轻”的司法原则排斥错案。
夫与杀不辜,宁失不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斯则之圣王,垂此明法。
故必有罪疑惟轻之意,而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此非可以浅浅期也。
D、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疑罪从无昨日,国考考试结束,考生们走出考场。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对帝舜的一段话完整表述了这种倾向: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