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一隅之见(yiyuzhijian)
成语繁体:一隅之見
成语语法:偏正式成语
成语解释: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成语出处:《论语·述尔》:“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示例: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 ,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明·王守仁《语录一》
成语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正音:隅,不能读作“yù”。
成语易错:隅,不能写作“偶”。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 ,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明 王守仁《语录一》)
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本文执一隅之见,求教于大方之家。
引申指片面,不全面:一隅三反|一隅之见。
要不是他一隅之见,人们根本就不知她的用意。
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所以不同。
这些都是一隅之见,有失偏颇,没有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
傅斯年强调科学的研究,要与国际一致,不能囿于一隅之见,不能自外于国际学术发展的大潮。
本文即以台湾同行的经验,并结合个人对学术论文研读与历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考察,提供一隅之见。
布洛赫认为,惟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历史研究不容画地为牢,若囿于一隅之见,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
应该是散文的基本写作路不以上只是笔者对散文艺术形象的一隅之见,还需有识之上进一步多方探索。
彩色棉花令人增长见识,更使我思想开窍、得到启迪:可不能因一隅之见,形成固定不变的印象,主观、机械地判断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