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同气相求(tongqixiangqiu)
成语繁体:同氣相求
成语语法:主谓式成语
成语解释: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示例:要视作家如友朋,同气相求,体会其甘苦。 ◎孙犁《澹定集·金梅序》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正音:相;不读作“xiànɡ”;同,不能读作“tònɡ”。
成语例句:孙犁《澹定集 金梅序》:“要视作家如友朋,同气相求,体会其甘苦。”
反义词:格格不入
英文翻译:Like draws to like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正好与我们的腰肾,同气相求。
小王和小张她俩是一对同气相求的好朋友。
他俩有共同的艺术主张,真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他们两个有共同的艺术主张,真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
小明和小力常在一起讨论文艺理论的各种问题,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在展现通过音乐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生命感应时,突出交流双方的互动。
如果同在正道中修证,随着各自修心炼己的进步,也能转化成为健康的同气相求型。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这段话出自易经乾篇。
因此,琥珀拾芥和磁石引针,作为异类相感的个案,充当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如山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