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一言丧邦(yiyansangbang)
成语繁体:一言喪邦
成语语法:主谓式成语
成语解释: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成语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示例:圣人说话,磨棱合缝,盛水不漏,如云一言丧邦,以直报怨,自是细密。 ◎《朱子语类》卷十九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关键人物的言语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圣人说话,磨棱合缝,盛水不漏,如云一言丧邦,以直报怨,自是细密。★《朱子语类》卷十九
反义词:一言兴邦
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一言丧邦,成语,作宾语、定语,指一句话可以亡国。出自《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时评家不可能一言兴邦,也断不至于一言丧邦。
权力最后集中于一个人,往往出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局面。
权力最后集中于一个人,往往出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局面。
将苏联解体的责任归咎于《古拉格群岛》一言丧邦,自然更无道理。
白岩松虽然不至于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但影响力极大是毋庸置疑的。
加之清廷公开卖国,谓我家天下,与其给予奴隶,毋宁送与朋友,一言丧邦,其凡若是。
一言丧邦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就成了帝国史学关注的焦点,实录便是记录皇帝事迹及其朝政的最重要史书。
北京人艺院长这个位置不是封疆大吏,不能“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但分管这一摊事业毕竟也算跻身宦海,而宦海无情。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事绝不会有,因而杂文家不能自视过高,认为自己代表正义,代理真理,否则就是妄自尊大,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