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迥 [ tiān gāo dì jiǒng ]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岑楼齐末 [ cén lóu qí mò ]
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天高气清 [ tiān gāo qì qīng ]
清:清澄。指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步步登高 [ bù bù dēng gāo ]
登:升。一步步地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显姓扬名 [ xiǎn xìng yáng míng ]
指显耀门第,传扬名声。
高材捷足 [ gāo cái jié zú ]
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笃论高言 [ dǔ lùn gāo yán ]
确切高明的言论。
束在高阁 [ shù zài gāo gé ]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高风伟节 [ gāo fēng wěi jié ]
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不郎不秀 [ bù láng bù xiù ]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巴高望上 [ bā gāo wàng shàng ]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贞风亮节 [ zhēn fēng liàng jié ]
犹言高风亮节。
高才绝学 [ gāo cái jué xué ]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虚谈高论 [ xū tán gāo lùn ]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弛高骛远 [ chí gāo wù yuǎn ]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广袖高髻 [ guǎng xiù gāo jì ]
宽大的衣袖,高耸的发髻。形容风俗奢靡
抗颜高议 [ kàng yán gāo yì ]
抗颜:不看别人的颜色;高议:发表高明的议论。指态度严正地阐述自己的意见
颖拔绝伦 [ yǐng bá jué lún ]
聪敏过人,找不出第二个人
引吭高唱 [ yǐn háng gāo chàng ]
吭:嗓子,喉咙。喉咙高声歌唱。
高枕勿忧 [ gāo zhěn wù yōu ]
犹言高枕无忧。
兴高彩烈 [ xìng gāo cǎi liè ]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同“兴高采烈”。
孤高自许 [ gū gāo zì xǔ ]
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
高位重禄 [ gāo wèi zhòng lù ]
官职高贵,俸禄丰厚。同“高位厚禄”。
不识泰山 [ bù shí tài shān ]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高节迈俗 [ gāo jié mài sú ]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
【成语拼音】gāo dì
【成语解释】(一)、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史记·儒林列传》:“一岁皆輒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
(二)、常指科举中式。唐 贾岛《送陈商》诗:“联翩曾数举,昨登高第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儘有贫苦的书生向富贵人家求婚,便笑他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忽然青年高第,然后大家懊悔起来,不怨悵自己没有眼睛,便嗟叹女儿无福消受。”
(三)、指科举中式者。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四:“如此高材胜高第,头衔追赠薄三 唐。”
(四)、指官吏的考绩优等。《汉书·儒林传·严彭祖》:“彭祖 为 宣帝 博士,至 河南、东郡 太守。以高第入为左冯翊。”宋 叶适《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或疑‘天子圣德方日新,公少年论諫,盍顺导婉达’,由是不得高第。”
(五)、指学习成绩优异。汉 赵岐《<孟子>题辞》:“於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 公孙丑、万章 之徒难疑答问。”
(六)、指高材生。《北齐书·儒林传·李铉》:“鉉 以乡里无可师者,遂与州里 杨元懿、河间 宗惠振 等结侣诣大儒 徐遵明 受业,居 徐 门下五年,常称高第。”《朱子语类》卷一○一:“看道理不可不子细。程 门高第如 谢上蔡、游定夫、杨龟山 辈,下梢皆入禪学去。”清 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二》“赐 不受命而货殖焉”:“故不曰商贾,而曰货殖,子贡 以圣门高第,亦復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