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则言不顺 [ míng bù zhèng zé yán bù shùn ]
名:名分;顺:合理。原指在名分上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要与自己的地位相称,否则道理上就讲不通。
不进则退 [ bù jìn zé tuì ]
不前进就要后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合则留,不合则去 [ hé zé liú bù hé zé qù ]
合:投契,融洽。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 [ gū yīn zé bù shēng,dú yáng zé bù zhǎng ]
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
思而不学则殆 [ 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 ]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不平则鸣 [ bù píng zé míng ]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学而不思则罔 [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
罔:同“惘”,迷惑。只读书而不肯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 fán shì yù zé lì bù yù zé fèi ]
豫:通“预”,事先准备。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不鸣则已 [ bù míng zé yǐ ]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兵强则灭 [ bīng qiáng zé miè ]
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山锐则不高 [ shān ruì zé bù gāo ]
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多贱寡贵 [ duō jiàn guǎ guì ]
贱:价格低;寡:少。物品多则价格低贱,物品少则价格高
勤则不匮 [ qín zé bù kuì ]
匮:不足。只要勤劳就不会缺少物资
欲速则不达 [ yù sù zé bù dá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 [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有典有则 [ yǒu diǎn yǒu zé ]
典:制度;则:法则。有制度,有法则可供依据
月满则亏 [ yuè mǎn zé kuī ]
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以身作则 [ yǐ shēn zuò zé ]
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敛后疏前 [ liǎn hòu shū qián ]
指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不念旧情 [ bù niàn jiù qíng ]
指人原则性强,不记挂过去的情义
不易之典 [ bù yì zhī diǎn ]
不变的法则。
乐行忧违 [ lè xíng yōu wéi ]
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循规矩蹈 [ xún guī jǔ dǎo ]
循:遵守;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蹈:踩。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成语拼音】bù zé
【成语解释】(一)、同“否则”。犹言则,就。不,助词,无义。《逸周书·祭公》:“我不则寅哉,寅哉!”孔晁 注:“寅,敬也。不则,犹言则也。”
(二)、不循法度。《汉书·贾谊传》:“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於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颜师古 注:“则,法也。”
(三)、不只;不止。宋 杨万里《己未春日山居杂兴》诗之八:“即今遍地欒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他不则説出来,必然做出来。”
(四)、见“不咱”。
(五)、同“否则”。《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太元年》:“时 潞王 使者多为邻道所执,不则依阿操两端,惟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倾心附之。”胡三省 注:“不读曰否。”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説话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脱;行文不板实,一篇之内但有一二段空灵,此即可以填词之人也。不则另寻别计,不当以有用精神,费之无益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