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令行 [ jīn zhǐ líng xíng ]
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未为不可 [ wèi wéi bù kě ]
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
不吝指教 [ bù lìn zhǐ jiào ]
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傲慢少礼 [ ào màn shǎo lǐ ]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积德裕后 [ jī dé yù hòu ]
指积累德行,则后世昌盛。
闻过则喜 [ wén guò zé xǐ ]
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离弦走板 [ lí xián zǒu bǎn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迟疑不定 [ chí yí bù dìng ]
犹言迟疑不决。
闭门投辖 [ bì mén tóu xiá ]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自视不明 [ zì shì bù míng ]
自视: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不明:看不清楚。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
宅心知训 [ zhái xīn zhī xùn ]
宅心:居心;训:规范,准则。心里知道规范、准则
事宽则圆 [ shì kuān zé yuán ]
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变古易常 [ biàn gǔ yì cháng ]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左宜右宜 [ zuǒ yí yòu yí ]
形容才德兼备,则无所不宜,无所不有。
下学上达 [ xià xué shàng dá ]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若烹小鲜 [ ruò pēng xiǎo xiān ]
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十手争指 [ shí shǒu zhēng zhǐ ]
指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
训格之言 [ xùn gé zhī yán ]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刳胎焚夭 [ kū tāi fén yāo ]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指凶残不义。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 ]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不食之地 [ bù shí zhī dì ]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孜孜不已 [ zī zī bù yǐ ]
勤勉从事,努力专一,不肯停歇
不赞一词 [ bù zàn yī cí ]
一句话也不说。
格格不入 [ gé gé bù rù ]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成语拼音】bù zé
【成语解释】(一)、同“否则”。犹言则,就。不,助词,无义。《逸周书·祭公》:“我不则寅哉,寅哉!”孔晁 注:“寅,敬也。不则,犹言则也。”
(二)、不循法度。《汉书·贾谊传》:“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於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颜师古 注:“则,法也。”
(三)、不只;不止。宋 杨万里《己未春日山居杂兴》诗之八:“即今遍地欒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他不则説出来,必然做出来。”
(四)、见“不咱”。
(五)、同“否则”。《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太元年》:“时 潞王 使者多为邻道所执,不则依阿操两端,惟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倾心附之。”胡三省 注:“不读曰否。”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説话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脱;行文不板实,一篇之内但有一二段空灵,此即可以填词之人也。不则另寻别计,不当以有用精神,费之无益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