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穷年 [ wù wù qióng nián ]
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怀乡之情 [ huái xiāng zhī qíng ]
怀念故乡的情感。
知音识趣 [ zhī yīn shí qù ]
趣:情趣。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意趣相投
揎拳舞袖 [ xuān quán wǔ xiù ]
伸出拳头,挥动衣袖。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
外宽内明 [ wài kuān nèi míng ]
指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孔席不暖 [ kǒng xí bù nuǎn ]
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解衣卸甲 [ jiě yī xiè jiǎ ]
解:脱衣;卸:卸掉。脱下战衣,卸掉灰甲。比喻不再作战。
忘战必危 [ wàng zhàn bì wēi ]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聚众滋事 [ jù zhòng zī shì ]
聚集一帮人到处惹事,制造纠纷。
下马作威 [ xià mǎ zuò wēi ]
指官吏到任故意用严法处理下属树立威风。泛指先给对方一点厉害
斗筲之材 [ dǒu shāo zhī cái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白头到老 [ bái tóu dào lǎo ]
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欺公罔法 [ qī gōng wǎng fǎ ]
欺骗公众,无视法律。
白头偕老 [ bái tóu xié lǎo ]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无病而死 [ wú bìng ér sǐ ]
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弄兵横池 [ nòng bīng héng chí ]
形容捣乱分子无能,造不成反。
伏尸流血 [ fú shī liú xuè ]
伏尸:横尸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
一年一回 [ yī nián yī huí ]
指一年一次
行不踰方 [ xíng bù yú fāng ]
谓行动不踰越法度。《後汉书·班彪传上论》:“ 班彪 以通儒上才,傾側危亂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進,貞不違人…
鳃鳃过虑 [ xǐ xǐ guò lǜ ]
鳃鳃:恐惧的样子。形容过于忧虑和恐惧的样子
励精国治 [ lì jīng guó zhì ]
一生一代 [ yī shēng yī dài ]
指一辈子。同“一生一世”。
一物一偏 [ yī wù yī piān ]
一物:万种中的一种;一偏:全面中的一面。指一知半解,不全面。
泰山若厉 [ tài shān ruò lì ]
厉:通“砺”,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么小。比喻经历时间久远
金声玉润 [ jīn shēng yù rùn ]
金:指钟;玉:指磬。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成语拼音】yī bān
【成语解释】(一)、表数量。用于人群。常含贬意。《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一个小小新闻,奏上一本。”元 无名氏《度翠柳》第二折:“待我辞别那一班儿姊妹兄弟,就跟的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进到厅上,一伙人在那里围着一张桌子赌钱,潘三 駡道:‘你这一班狗才,无事便在我这里胡闹!’”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二)、古代官吏等级,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为贵;转则进一班,黜则退一班。见《隋书·百官志上》。
(三)、谓同一朝列。一列为一班。宋 秦观《次韵宋履中近谒大庆退食馆中》:“翠华初到殿中间,三馆诸儒共一班。”《宋史·礼志十五》:“同天节上寿班,自今枢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殿前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上共作一班,进酒一醆。”
(四)、同一批。《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时同 安老爷 一班儿拣发的十二人。”
(五)、一斑。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悟此生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四·上杨提台禀帖》:“某把总自到汛以来,既未尝郭外查点,且终月不闻夜出,此耽逸之一班矣。”
(六)、一般,一样。宋 苏轼《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古来静治得清闲,我愧真常也一班。”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海淀》:“灯与名园总一班,峰峦层叠水潺湲。”清 万玉卿《潇湘怨·醒玉》:“一半是有情儿,一半是无情鬼,一班儿形骸髮齿,一班儿胎卵毛皮。”
(七)、犹一番。《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冯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吕公 见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
(八)、指军队中的一个基层单位、学校中的一个班级,或因工作与学习而编成的一个班组。旧时亦指一个戏剧团体。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每学量童生多寡,分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