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演武 [ xiū wén yǎn wǔ ]
演:演习。操演兵马,修明文教。指文武并重
气凌霄汉 [ qì líng xiāo hàn ]
气:勇气,精神;霄汉:天空。形容勇敢的气魄很盛或气势宏大
兵出无名 [ bīng chū wú míng ]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同“师出无名”
兵不污刃 [ bīng bù wū rèn ]
犹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息兵罢战 [ xī bīng bà zhàn ]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同气共类 [ tóng qì gòng lèi ]
气质相同,共属一类。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 bīng cáng wǔ kù ,mǎ rù huà shān ]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屏气不息 [ bǐng qì bù xī ]
屏气:抑制呼吸。闭住气不呼吸,形容敬谨畏惧的样子
尸居余气 [ shī jū yú qì ]
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构怨连兵 [ gòu yuàn lián bīng ]
构:结成;连兵:交战。指因结怨导致战争
意气风发 [ yì qì fēng fā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水来土掩 [ shuǐ lái tǔ yǎn ]
大水来了,用土堵住。比喻敌人来犯,就引兵抵抗。
气竭声澌 [ qì jié shēng sī ]
气力竭尽,声音嘶哑。同“气竭声嘶”。
兵精粮足 [ bīng jīng liáng zú ]
兵士精壮,粮草充足。形容军力强盛,战备充分。
轩昂气宇 [ xuān áng qì yǔ ]
形容人气度不凡。亦作“气宇轩昂”。
吞声饮气 [ tūn shēng yǐn qì ]
犹吞声忍气。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虚气平心 [ xū qì píng xīn ]
虚:通“舒”。心平气和
呼不给吸 [ hū bù jǐ xī ]
形容吓得来不及喘气。
厉兵粟马 [ lì bīng sù mǎ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擐甲执兵 [ huàn jiǎ zhí bīng ]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横行介士 [ héng xíng jiè shì ]
介士:同“甲士”,披甲的士兵。螃蟹的别称。
天行时气 [ tiān xíng shí qì ]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锐气益壮 [ ruì qì yì zhuàng ]
锐气:锐力的士气;益壮:更加强盛。士气更加旺盛。
气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负材任气 [ fù cái rèn qì ]
指依恃才学,任性使气。
【成语拼音】bīng qì
【成语解释】(1).战争的气氛。《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2).士气。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 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 溥伟 《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