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旧族 [ míng mén jiù zú ]
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
埋名隐姓 [ mái míng yǐn xìng ]
隐:隐瞒。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名不虚行 [ míng bù xū xíng ]
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无名小卒 [ wú míng xiǎo zú ]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称名道姓 [ chēng míng dào xìng ]
称:称道。称呼姓名
策名就列 [ cè míng jiù liè ]
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高名大姓 [ gāo míng dà xìng ]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
身显名扬 [ shēn xiǎn míng yáng ]
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臭名昭彰 [ chòu míng zhāo zhāng ]
昭:显着。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
泥名失实 [ nì míng shī shí ]
拘守空名,不求实际。
名书竹帛 [ míng shū zhú bó ]
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画一之法 [ huà yī zhī fǎ ]
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亏名损实 [ kuī míng sǔn shí ]
亏:损耗。名和实都受到损失
名实相副 [ míng shí xiàng fù ]
名声和实际一致。
重望高名 [ zhòng wàng gāo míng ]
拥有崇高的名望。
完名全节 [ wán míng quán jié ]
指名节得以保全。
一文不名 [ yī wén bù míng ]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习为故常 [ xí wéi gù cháng ]
故常:常例。经常如此,养成习惯,就被当作常规了
行亏名缺 [ xíng kuī míng quē ]
行:行为,德行。德行亏损,名声低下
声名赫奕 [ shēng míng hè yì ]
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声显赫
干名犯义 [ gàn míng fàn yì ]
干犯名教和道义。
扬名显姓 [ yáng míng xiǎn xìng ]
扬名天下,为父母增光
树大招风 [ shù dà zhāo fēng ]
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沽名钓誉 [ gū míng diào yù ]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成语拼音】míng lì
【成语解释】(1).著述的体例。 晋 范宁 《<穀梁传集解>序》:“於是乃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説。” 杨士勋 疏:“商畧名例者,即 范 氏别为畧例百餘条是也。”(2).旧时律书的首篇,犹今之总则,包括刑名与体例。《晋书·刑法志》:“律之名例,非正文而分明也……法律中诸不敬,违仪失式,及犯罪为公为私,藏入身不入身,皆随事轻重取法,以例求其名也。”《唐律疏议·名例》:“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故以名例为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