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礼知书 [ shí lǐ zhī shū ]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见小闇大 [ jiàn xiǎo àn dà ]
谓小事清楚,大事糊涂。《孔子家语·五仪解》:“見小闇大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不知其所執,此則庸人也。”
五方杂处 [ wǔ fāng zá chǔ ]
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相鼠有皮 [ xiàng shǔ yǒu pí ]
相:视。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
五荤三厌 [ wǔ hūn sān yàn ]
五荤:佛教忌食的五种蔬菜,即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三厌:道教忌食的三种肉:即雁、狗、乌龟。泛指饮食的禁忌。
三皇五帝 [ sān huáng wǔ dì ]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吆五喝六 [ yāo wǔ hè liù ]
掷骰子时的喊声(五、六是骰子的点子),泛指赌博时的喧哗声
跣足科头 [ xiǎn zú kē tóu ]
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烧香礼拜 [ shāo xiāng lǐ bài ]
敬奉神佛的一种仪式
轻薄无礼 [ qīng báo wú lǐ ]
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共饮一江水 [ gòng yǐn yī jiāng shuǐ ]
一起喝一条江河里的水。
凤骨龙姿 [ fèng gǔ lóng zī ]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一表非俗 [ yī biǎo fēi sú ]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夏五郭公 [ xià wǔ guō gōng ]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礼多人不怪 [ lǐ duō rén bù guài ]
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及笄年华 [ jí jī nián huá ]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参参伍伍 [ sān sān wǔ wǔ ]
形容三五成群
直言正色 [ zhí yán zhèng sè ]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衣冠礼乐 [ yī guàn lǐ lè ]
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祝咽祝哽 [ zhù yān zhù gěng ]
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进餐时,使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同“祝哽祝噎”。
拔十得五 [ bá shí dé wǔ ]
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礼烦则乱 [ lǐ fán zé luàn ]
礼仪繁琐势必导致混乱。
五彩缤纷 [ wǔ cǎi bīn fēn ]
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科头跣足 [ kē tóu xiǎn zú ]
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过五关,斩六将 [ 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 ]
过了五个关口,斩了六员大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成语拼音】wǔ yí
【成语解释】(1).古代五等爵的礼仪。《周礼·春官·典命》:“掌诸侯之五仪。” 郑玄 注:“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2).五等。《管子·哀公》:“ 孔子 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王先谦 集解:“仪,犹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