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牛作马 [ zuò niú zuò mǎ ]
牛、马:比喻供人使唤的人。指被当作牛马驱使
亡羊得牛 [ wáng yáng dé niú ]
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宁戚饭牛 [ níng qī fàn niú ]
宁戚:春秋时卫国人,后成为齐桓公的重臣;饭:喂。宁戚在车下喂牛,敲着牛角唱歌。比喻有才之士沦落而做低贱的事。
多如牛毛 [ duō rú niú máo ]
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杏花菖叶 [ xìng huā chāng yè ]
菖:菖蒲。杏花开,菖蒲长叶。比喻不违农时,及时耕作,就会获得丰收
一牛吼地 [ yī niú hǒu dì ]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
休牛归马 [ xiū niú guī mǎ ]
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
牛蹄之鱼 [ niú tí zhī yú ]
牛蹄印坑里的鱼。比喻死期迫近。同“牛蹄中鱼”。
槌牛酾酒 [ chuí niú shāi jiǔ ]
杀牛滤酒。指备肴酒以燕享。
耕者让畔 [ gēng zhě ràng pàn ]
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给对方行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
椎牛发冢 [ chuí niú fà zhǒng ]
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羞以牛后 [ xiū yǐ niú hòu ]
牛后:牛的肛门,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买犁卖剑 [ mǎi lí mài jiàn ]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童牛角马 [ tóng niú jiǎo mǎ ]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牛皮大王 [ niú pí dà wáng ]
牛皮:指虚套的话。指会吹嘘而不干实事的人
足兵足食 [ zú bīng zú shí ]
粮食、军备充足。
卖剑买牛 [ mài jiàn mǎi niú ]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气吞斗牛 [ qì tūn dǒu niú ]
斗、牛:牵牛星和北斗星。气势可以吞没星斗。形容气魄宏大
呼牛呼马 [ hū niú hū mǎ ]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龙首豕足 [ lóng shǒu shǐ zú ]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牛饩退敌 [ niú xì tuì dí ]
饩:活的牲口。用牛羊击退敌军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bù gēng ér shí bù cán ér yī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牛首阿旁 [ niú shǒu ē páng ]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带牛佩犊 [ dài niú pèi dú ]
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黑牛生白犊 [ hēi niú shēng bái dú ]
黑色的母牛产下白色的牛犊。旧时迷信,指吉祥的预兆。
【成语拼音】niú gēng
【成语解释】以牛耕地。《山海经·海内经》:“ 稷 之孙曰 叔均 ,始作牛耕。” 郭璞 注:“始用牛犂。”《后汉书·循吏传·任廷》:“ 九真 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 李贤 注引《汉书》:“搜粟都尉 赵过 教人牛耕。”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这时候,牛耕也进一步推广了。 孔丘 弟子 冉伯牛 名 耕 、 司马耕 字 子牛 , 晋国 有力士名 牛子耕 ;牛与耕相连,用作人名,说明以牛耕田已经是人们所习见的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