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对题 [ wén bù duì tí ]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抽黄对白 [ chōu huáng duì bái ]
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
舞笔弄文 [ wǔ bǐ nòng wén ]
指舞文弄墨。
枝对叶比 [ zhī duì yè bǐ ]
枝叶相对并列。比喻骈体文对偶句式。
半文不白 [ bàn wén bù bái ]
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骈四俪六 [ pián sì lì liù ]
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
遗风余采 [ yí fēng yú cǎi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牛头不对马面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当面锣,对面鼓 [ dāng miàn luó,duì miàn gǔ ]
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鄙俚浅陋 [ bǐ lǐ qiǎn lòu ]
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等因奉此 [ děng yīn fèng cǐ ]
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对簿公堂 [ duì bù gōng táng ]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成双作对 [ chéng shuāng zuò duì ]
配成一对。
文选烂,秀才半 [ wén xuǎn làn,xiù cái bàn ]
文选:指《昭明文选》。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可以成为半个秀才。讽刺科举取士的话。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
胸有丘壑 [ xiōng yǒu qiū hè ]
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不以辞害志 [ bù yǐ cí hài zhì ]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深恶痛诋 [ shēn wù tòng dǐ ]
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下笔如神 [ xià bǐ rú shén ]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笔墨之林 [ bǐ mò zhī lín ]
斯文萃集的地方。
无言可对 [ wú yán kě duì ]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文行出处 [ wén xíng chū chù ]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文质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唱对台戏 [ chàng duì tái xì ]
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斯文扫地 [ sī wén sǎo dì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世事洞明 [ shì shì dòng míng ]
洞:洞悉,了解;明:明白。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看得透彻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