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赠语 [ lín bié zèng yǔ ]
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
切中要害 [ qiè zhòng yào hài ]
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乖嘴蜜舌 [ guāi zuǐ mì shé ]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吃硬不吃软 [ chī yìng bù chī ruǎn ]
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耳顺之年 [ ěr shùn zhī nián ]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窃窃细语 [ qiè qiè xì yǔ ]
窃窃:偷偷;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解人难得 [ jiě rén nán dé ]
解人:原指通达言语或文辞意趣的人,借指知己;难得:不易得到。比喻知己难得。
绕脖子 [ rào bó zi ]
说话、做事绕弯子。形容言语、事情折费思索
敛声屏息 [ liǎn shēng píng xī ]
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同“敛声屏气”。
空言虚辞 [ kōng yán xū cí ]
不实在的话语。
文不对题 [ wén bù duì tí ]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溢于言外 [ yì yú yán wài ]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洞天福地 [ dòng tiān fú dì ]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莘莘学子 [ shēn shēn xué zǐ ]
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生
放下屠刀 [ fàng xià tú dāo ]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陈腔滥调 [ chén qiāng làn diào ]
陈:陈旧;滥:空泛,失真;调:论调。陈旧、空泛的论调
福地洞天 [ fú dì dòng tiān ]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习焉不觉 [ xí yān bù jué ]
习:习惯;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于是”的意思。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
广阔天地 [ guǎng kuò tiān dì ]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婉言谢绝 [ wǎn yán xiè jué ]
婉:婉转。辞语婉转地不答应
片言只语 [ piàn yán zhī yǔ ]
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统购统销 [ tǒng gòu tǒng xiāo ]
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销售
抚今思昔 [ fǔ jīn sī xī ]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对往事的追思。同“抚今悼昔”。
君子好逑 [ jūn zǐ hǎo qiú ]
逑,通“仇”。仇:配偶。原指君子的佳偶。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打打闹闹 [ dǎ dǎ nào nào ]
指喧嚷地争吵和打架或用语言和行动来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