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唱义兵 [ shǒu chàng yì bīng ]
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兵销革偃 [ bīng xiāo gé yǎn ]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兵强马壮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
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疾霆不暇掩目 [ jí tíng bù xiá yǎn mù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精兵强将 [ 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 ]
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枕戈达旦 [ zhěn gē dá dàn ]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兵戈抢攘 [ bīng gē chēng rǎng ]
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乘虚迭出 [ chéng xū dié chū ]
虚:空虚、弱点。迭:屡次。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
弄兵潢池 [ nòng bīng huáng shi ]
比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潢池,积水池。
瓦合之卒 [ wǎ hé zhī zú ]
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祸结兵连 [ huò jié bīng lián ]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一言既出 [ yī yán jì chū ]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疾雷不及塞耳 [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飞鹰走狗 [ fēi yīng zǒu gǒu ]
放出鹰狗去追捕野兽。指打猎游荡的生活。
兵败将亡 [ bīng bài jiàng wáng ]
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缓兵之计 [ huǎn bīng zhī jì ]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虾荒蟹乱 [ xiā huāng xiè luàn ]
荒:灾荒。虾蟹太多,稻谷遭殃。指兵荒马乱的征兆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杖节把钺 [ zhàng jié bǎ yuè ]
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权力的象征;钺:古代兵器。指皇帝授予权力,掌握很大的兵权
选兵秣马 [ xuǎn bīng mò mǎ ]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强兵猛将 [ qiáng bīng měng jiàng ]
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
胜败乃兵家常事 [ 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 ]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赍粮藉寇 [ jī liáng jiè kòu ]
赍:资助;藉:同“借”;寇:贼寇。借给敌寇兵器,送给盗贼粮食。比喻做有利于敌人、坏人的事。
驷马难追 [ sì mǎ nán zhuī ]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成语拼音】zhuī bīng
【成语解释】(一)、指追击的兵。《史记·天官书》:“追兵在外不战。”南朝 宋 鲍照《结客少年场行》:“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李根全《关于金达莱的传说》:“国王的追兵越来越近了,箭头像暴雨似地向他们飞来。”
(二)、谓征召、调集军队。唐 刘希夷《将军行》:“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五年》:“有司上言皇太子当冠,用二月吉,请追兵备仪仗。”宋 王安石《曾公墓志铭》:“詔 陕西,即经略使追兵,皆以时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