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谤腹非 [ xīn bàng fù fēi ]
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十里长亭 [ shí lǐ cháng tíng ]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村哥里妇 [ cūn gē lǐ fù ]
指平民百姓。里,里巷。
一介之士 [ yī jiè zhī shì ]
一个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
展其骥足 [ zhǎn qí jì zú ]
骥:千里马。比喻杰出的人才。舒展骏马的足,任其驰骋。比喻充分发挥才智,毫无约束
大烹五鼎 [ dà pēng wǔ dǐng ]
烹:烧煮;五鼎: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指吃饭食物精美。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不羁之士 [ bù jī zhī shì ]
羁:拘束;士:读书人。不受拘束的读书人。
百里之才 [ bǎi lǐ zhī cái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
国士无双 [ guó shì wú shuāng ]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身先士众 [ shēn xiān shì zhòng ]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同“身先士卒”。
若存若亡 [ ruò cún ruò wáng ]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敬贤重士 [ jìng xián zhòng shì ]
尊重和爱护有才德的人。同“敬贤爱士”。
话里藏阄 [ huà lǐ cáng jiū ]
话里藏着哑谜儿。
尺竹伍符 [ chǐ zhú wǔ fú ]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称贤使能 [ chēng xián shǐ néng ]
称:举;使:用。举用贤能人士,使其发挥所长
坐知千里 [ zuò zhī qiān lǐ ]
坐在屋里而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远见卓识
握发吐餐 [ wò fà tǔ cān ]
握发:握着头发;吐:吐出。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指为国而礼贤下士
鞭约近里 [ biān yuē jīn lǐ ]
犹言鞭辟近里。
峨冠博带 [ é guān bó dài ]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彻里至外 [ chè lǐ zhì wài ]
指从里到外。
敬贤下士 [ jìng xián xià shì ]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烈士徇名 [ liè shì xùn míng ]
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表里相合 [ biǎo lǐ xiāng hé ]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
东张西张 [ dōng zhāng xī zhāng ]
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招贤纳士 [ zhāo xián nà shì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拼音】lǐ shì
【成语解释】明 初赏赐富裕耆老的爵名。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里士乡士》:“洪武 十九年六月二十日,詔赐耆老粟帛。京师 应天府、凤阳府 民年七十以上,天下民年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与县官平礼,并免杂役,冠带服色,别议颁行,正官岁一存问。”《明史·太祖纪三》:“应天、凤阳 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社士,九十以上乡士;天下富民八十以上里士,九十以上社士。皆与县官均礼,復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