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衰爱寝 [ sè shuāi ài qǐn ]
色:姿色;寝:平息,停止。指因容颜衰老而失去爱宠
惊愕失色 [ jīng è shī sè ]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五色无主 [ wǔ sè wú zhǔ ]
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扬眉眴目 [ yáng méi shùn mù ]
指横眉怒目。
怫然作色 [ fú rán zuò sè ]
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色艺双绝 [ sè yì shuāng jué ]
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情见于色 [ qíng jiàn yú sè ]
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色艺无双 [ sè yì wú shuāng ]
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没有第二个人可比
朗目疏眉 [ lǎng mù shū méi ]
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蒿目时艰 [ hāo mù shí jiān ]
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目窕心与 [ mù tiǎo xīn yǔ ]
指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山光水色 [ shān guāng shuǐ sè ]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耳目非是 [ ěr mù fēi shì ]
指声色不同于平常。
金刚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恋酒贪色 [ liàn jiǔ tān sè ]
恋:沉迷;贪:迷恋。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
夫妻反目 [ fū qī fǎn mù ]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形色仓皇 [ xíng sè cāng huáng ]
动作匆忙,神色慌张。
以色事人 [ yǐ sè shì rén ]
指妇女以姿色来博取男人的欢心。
眉飞色舞 [ méi fēi sè wǔ ]
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别开生面 [ bié kāi shēng miàn ]
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抉目悬门 [ jué mù xuán mén ]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水色山光 [ shuǐ sè shān guāng ]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假人辞色 [ jiǎ rén cí sè ]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监貌辨色 [ jiàn mào biàn sè ]
监:通“鉴”,照,察;貌:容色,外表;辨:辨别,明察;色:脸色。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形容为人机灵
口沸目赤 [ kǒu fèi mù chì ]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成语拼音】sè mù
【成语解释】(一)、种类名目。唐 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本判官及诸州刺史名衔,并所收色目,谨具如后。”宋 陆游《监丞周公墓志铭》:“邑赋色目极繁,以入偿出,不足者犹四万緡,率苛征预借,苟逭吏责。”《清史稿·选举志一》:“生员色目,曰廪膳生、增广生、附生。”
(二)、人品;身份。唐 蒋防《霍小玉传》:“有一仙人,謫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如此色目,共 十郎 相当矣。”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虞候声诺,来寻这箇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三)、即榜花。科举时代廷试及第中姓氏稀僻者。宋 钱易《南部新书》丙:“大中 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亦谓之榜花。”
(四)、作色而视。宋 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昔 萧英、刘六符 来,仁宗 命二府置酒殿庐与语。英 颇泄其情,六符 色目之。英 归,竟以此得罪。”
(五)、角色行当。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盖旦之色目,自 宋 已有之而未盛,至 元 杂剧多用妓乐,而变态纷纷矣。”
(六)、元 代称 钦察、回回、唐兀、斡罗思 等外族诸姓为色目,地位次于 蒙古,优于汉人。《元史·选举志一》:“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汉人、南人作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