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八层地狱 [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 ]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六尘不染 [ liù chén bù rǎn ]
佛教语,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寸丝不挂 [ cùn sī bù guà ]
原为佛家语,比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
先号后庆 [ xiān hào hòu qìng ]
指初凶后吉。
香花供养 [ xiāng huā gòng yǎng ]
供养:奉养。原为佛家语。指用香和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礼。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八万四千 [ bā wàn sì qiān ]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慈悲为怀 [ cí bēi wéi huái ]
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
祇树有缘 [ zhǐ shù yǒu yuán ]
祇树:梵语,即祇园,祇树给孤独园的略称,为释迦牟尼往舍国说法时居停之处。指与佛法有缘分。
超度众生 [ chāo dù zhòng shēng ]
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本来面目 [ běn lái miàn mù ]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自今已后 [ zì jīn yǐ hòu ]
从今以后
慧业文人 [ huì yè wén rén ]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大吹法螺 [ dà chuī fǎ luó ]
原指佛家讲经说法时要吹法螺。后比喻空口说大话。
西方净土 [ xī fāng jìng tǔ ]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自相抵牾 [ zì xiāng dǐ wǔ ]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破瓦颓垣 [ pò wǎ tuí yuán ]
破屋断墙。形容残破废弃的建筑。
梵呗圆音 [ fàn bei yuán yīn ]
梵:清净;呗:佛教的赞歌;圆:圆通。诵佛教经典,唱佛教赞歌,讲佛教教义。指举行法会
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 fú tú qī jí,zhòng zài hé jiān ]
浮图: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烧高香 [ shāo gāo xiāng ]
向神佛虔诚烧香,比喻真诚地向人致谢
呵佛骂祖 [ hē fó mà zǔ ]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千秋之后 [ qiān qiū zhī hòu ]
人死后的婉称
学然后知不足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
先忧后乐 [ xiān yōu hòu lè ]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惟我独尊 [ wéi wǒ dú zūn ]
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