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同气 [ yī mén tóng qì ]
指同门兄弟。
芝艾俱尽 [ zhī ài jù jìn ]
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同仇敌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同尘合污 [ tóng chén hé wū ]
指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普天同庆 [ pǔ tiān tóng qìng ]
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仁同一视 [ rén tóng yī shì ]
犹言一视同仁。
蓬首垢面 [ péng shǒu gòu miàn ]
头发很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安危与共 [ ān wēi yǔ gòng ]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胡越同舟 [ hú yuè tóng zhōu ]
犹言吴越同舟。指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
同休共戚 [ tóng xiū gòng qī ]
①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亦作“同休等戚”。
狩岳巡方 [ shòu yuè xún fāng ]
指帝王巡狩方岳。
河溓海夷 [ hé lián hǎi yí ]
犹言河清海晏。比喻天下太平。
同仇敌慨 [ tóng chóu dí kǎi ]
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同“同仇敌忾”。
同心并力 [ tóng xīn bìng lì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休戚是同 [ xiū qī shì tóng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一口同声 [ yī kǒu tóng shēng ]
犹一口同音。
冰炭不同炉 [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同归于尽 [ tóng guī yú jìn ]
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履仁蹈义 [ lǚ rén dǎo yì ]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势倾朝野 [ shì qīng cháo yě ]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贫贱亲戚离 [ pín jiàn qīn qī lí ]
一个人贫贱时,亲戚也会离开他。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为转移。
英雄所见略同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
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骇人视听 [ hài rén shì tīng ]
使人目见耳闻感到震惊。
连枝同气 [ lián zhī tóng qì ]
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同等对待 [ tóng děng duì dài ]
同等看待,等同对待
【成语拼音】tóng guǐ
【成语解释】(1).车辙宽度相同。《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2).引申为同一、一统。《汉书·韦玄成传》:“四方同轨,蛮貊贡职。” 颜师古 注:“同轨,言车辙皆同,示法制齐也。”《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 胡三省 注:“天下混一,则车同轨·书同文。” 清 王韬 《亚洲半属欧人》:“如图富强之术,而使东西之同轨合辙者,要不外乎此。”(3).指古代 华夏 诸侯国。《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杜预 注:“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必至。”《旧唐书·李珏传》:“今遵同轨之会,适去於中邦;告远夷之使,未復其来命。”(4).谓同路而行。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復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5).比喻方法、法则等相同。《韩非子·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李善 注引 刘德 曰:“人道既然,仰视天道,又同法也。” 南朝 齐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葢闻佛之兴世也,古昔一法,万界同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