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议 [ bó cǎi zhòng yì ]
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家生孩儿 [ jiā shēng hái ér ]
奴婢生的子女仍在主家服役的人
贩夫驺卒 [ fàn fū zōu zú ]
小商贩和隶役。泛指地位低下的人。
箕帚之使 [ jī zhǒu zhī shǐ ]
持箕帚,以供扫除之役。借作己妻之谦称。
不以为然 [ bù yǐ wéi rán ]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天王下界 [ tiān wáng xià jiè ]
天王:天神;下界:下凡。比喻威严的吏役
寸土不让 [ cùn tǔ bù ràng ]
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横赋暴敛 [ héng fù bào liǎn ]
横、暴:残暴,强横,凶狠;赋、敛:征税,聚财。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繁刑重敛 [ fán xíng zhòng liǎn ]
繁:多;敛:征收。繁重的刑罚和赋税
省刑薄敛 [ shěng xíng báo liǎn ]
省:减少;敛:征收。减省刑法,薄征赋税
一身两役 [ yī shēn liǎng yì ]
一个人做两件事。
巧作名目 [ qiǎo zuò míng mù ]
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良知良能 [ liáng zhī liáng néng ]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三班六房 [ sān bān liù fáng ]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遗大投艰 [ yí dà tóu jiān ]
遗、投:交给。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
崧生岳降 [ sōng shēng yuè jiàng ]
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斗筲之役 [ dǒu shāo zhī yì ]
指报酬极少的劳役。
物阜民安 [ wù fù mín ān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贩夫走卒 [ fàn fū zǒu zú ]
旧指小贩和差役。泛指旧社会里地位低下者。
足茧手胝 [ zú jiǎn shǒu zhī ]
指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
抱冰公事 [ bào bīng gōng shì ]
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牛童马走 [ niú tóng mǎ zǒu ]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横科暴敛 [ héng kē bào liǎn ]
滥征捐税,强行搜刮民财。同“横征暴赋”。
凭几据杖 [ píng jī jù zhàng ]
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百战不殆 [ bǎi zhàn bù dài ]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成语拼音】fù yì
【成语解释】(1).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中国 古代,赋初指兵赋。 春秋 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 汉 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明 代以后,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 清 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六韬·盈虚》:“其赋役也甚寡。”《新唐书·食货志二》:“国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清史稿·食货志二》:“ 世祖 入 关 ,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赋役三年。”(2).分配徭役。《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三年》:“ 西川 节度使 高駢 筑 成都 罗城,使僧 景仙 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 胡三省 注:“赋,布也;分布使之就役也。”英文翻译1.taxes and corvé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