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消冻释 [ bīng xiāo dòng shì ]
比喻困难或障碍像冰融化那样消释
训练有方 [ xùn liàn yǒu fāng ]
方:方法。训练很有办法。也形容部队的训练素质很好。
鼓唇咋舌 [ gǔ chún zhà shé ]
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同“鼓唇摇舌”。
超阶越次 [ chāo jiē yuè cì ]
指越过原有的等级顺序,多指越级提升官吏。同“不次之迁”。
故宫禾黍 [ gù gōng hé shǔ ]
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敲髓洒膏 [ qiāo suǐ sǎ gāo ]
比喻倾家荡产。
翘足可待 [ qiào zú kě dài ]
翘足:抬起脚。一举足的时间内即可等到。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连朝接夕 [ lián zhāo jiē xī ]
朝:早晨;夕:晚上。早晨接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干
破家荡产 [ pò jiā dàng chǎn ]
指耗尽家产。
裋褐不完 [ shù hè bù wán ]
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
毁冠裂裳 [ huǐ guān liè cháng ]
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
同源异流 [ tóng yuán yì liú ]
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鹄形鸟面 [ hú xíng niǎo miàn ]
指饥疲瘦削的样子。
谭虎色变 [ tán hǔ sè biàn ]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蓬头散发 [ péng tóu sàn fà ]
形容头发披垂,非常散乱
东奔西走 [ dōng bēn xī zǒu ]
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东奔西跑 [ dōng bēn xī pǎo ]
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武断乡曲 [ wǔ duàn xiāng qū ]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祖宗成法 [ zǔ zōng chéng fǎ ]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哀哀父母 [ āi āi fù mǔ ]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zhī zhī fēi nán,xíng zhī bù yì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舟水之喻 [ zhōu shuǐ zhī yù ]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掏沙壅河 [ tāo shā yōng hé ]
比喻不毫无用处。
患难相恤 [ huàn nàn xiāng xù ]
恤:体恤,周济。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名存实亡 [ míng cún shí wáng ]
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成语拼音】rén yì
【成语解释】(1).仆役;奴婢。《孟子·公孙丑上》:“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赵岐 注:“若此为人所役者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经井田,免人役。” 李善 注引《汉书》:“ 莽 令更名天下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狐狸》:“有土工 宋留 ,暮遇一夫,自言欲为人役。”《醒世姻缘传》第四回:“又每日将各庄事件交付看庄人役。”(2).差役,差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若认得是衙门人役,惹起疑心,祸不可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司有一官以主之,有衙署,有公座,有人役、刑杖、籤牌之类。”《宦海》第二回:“惟恐怕他们冒冒失失的放枪拒敌,一下子把这位藩台大人打死了,那时不但闹了大大的乱子,就是那跟去的一班人役,失於保护,哪里担得起这样的责任?”(3).服劳役的人。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请看他的筑 阿房宫 ,筑 骊山 陵,筑长城,筑直道吧,动辄就是动员几十万的人役来兴建大规模的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