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 [ jiǔ wǔ zhī zūn ]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五侯九伯 [ wǔ hóu jiǔ bó ]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
九五之位 [ jiǔ wǔ zhī wèi ]
九五:指帝位。指帝王的尊位
秦镜高悬 [ qín jìng gāo xuán ]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涣汗大号 [ huàn hàn dà hào ]
①指帝王号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复收。②指帝王发布号令。
四海九州岛 [ sì hǎi jiǔ zhōu dǎo ]
指全中国。《礼记·礼器》:“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四海九州,必有壯士,宜設武舉…
垂首丧气 [ chuí shǒu sàng qì ]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同“垂头丧气”。
井冽寒泉食 [ jǐng liè hán quán shí ]
冽:清澈;寒:清冷。只有在井很洁净、泉水清冷明澈的情况下才喝水。即只喝干净凉爽的水。比喻刚正的君主任用德才兼备的人。
痴人说梦 [ chī rén shuō mèng ]
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枯杨生华 [ kū yáng shēng huá ]
枯:干枯;华:同“花”。枯萎的杨树重新开花。比喻老年女子嫁了做官的丈夫,好景不长
十里长亭 [ shí lǐ cháng tíng ]
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九衢三市 [ jiǔ qú sān shì ]
指繁华的街市。
慷慨淋漓 [ kāng kǎi lín lí ]
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泥多佛大 [ ní duō fó dà ]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见风转舵 [ jiàn fēng zhuǎn duò ]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心术不正 [ xīn shù bù zhèng ]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修文偃武 [ xiū wén yǎn wǔ ]
修: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大坰之惭 [ dà jiōng zhī cán ]
大坰:地名。相传汤即五位,迁九鼎于亳都,至大坰,终感以臣伐君,而有惭德。后指因篡位改朝而有愧心。
闲话休题,书归正传 [ xián huà xiū tí,shū guī zhèng zhuàn ]
题:通“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五体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马迹蛛丝 [ mǎ jì zhū sī ]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看风使舵 [ kàn fēng shǐ duò ]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星月交辉 [ xīng yuè jiāo huī ]
星星和月亮交相照耀。
三坟五典 [ sān fén wǔ diǎn ]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先号后笑 [ xiān hào hòu xiào ]
①指命运先凶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
【成语拼音】zhèng wǔ jiǔ
【成语解释】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 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 宋 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 唐 武德 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正五九仕宦者不交印,俗忌牢不可破。”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正五九不上官,自 唐 以来,有此忌矣。”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正五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