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邑三善 [ pú yì sān shàn ]
蒲邑:蒲县,在山西隰县。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漠漠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黄帝子孙 [ huáng dì zǐ sūn ]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的后代。指中华儿女
残民害理 [ cán mín hài lǐ ]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济世安民 [ jì shì ān mín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丧明之痛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隐迹藏名 [ yǐn jì cáng míng ]
隐藏踪迹,隐瞒住真姓实名
万家生佛 [ wàn jiā shēng fó ]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子为父隐 [ zǐ wéi fù yǐn ]
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浪子回头 [ làng zǐ huí tóu ]
浪子:二流子。不务正业的人改邪归正。
止戈兴仁 [ zhǐ gē xīng rén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乱臣贼子 [ luàn chén zéi zǐ ]
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求民病利 [ qiú mín bìng lì ]
病:病苦,痛恨。求得了解百姓的不利和有利的事。形容对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
天下归心 [ tiān xià guī xīn ]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忧国恤民 [ yōu guó xù mín ]
恤:体恤。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愚民安知 [ yu min an zhi ]
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食租衣税 [ shí zū yī shuì ]
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 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 ]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童子何知 [ tóng zǐ hé zhī ]
童子:小孩子。小孩子懂得什么
田父野叟 [ tián fǔ yě sǒu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西河之痛 [ xī hé zhī tòng ]
痛:悲伤。指丧子之痛
龙骧虎峙 [ lóng xiāng hǔ zhì ]
骧:马昂首的样子;峙:耸立。雄踞的样子
隐迹埋名 [ yǐn jì mái míng ]
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田畯野老 [ tián jùn yě lǎo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侈纵偷苟 [ chǐ zòng tōu gǒu ]
指奢侈放纵,苟且偷生。
【成语拼音】zǐ xìng
【成语解释】(一)、泛指子孙、后辈。《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郑玄 注:“子姓,谓众子孙也。”《新唐书·吕才传》:“法曰:‘官爵富贵,葬可致也;年寿脩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有 易安室 者,父祖皆出 韩公 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清 赵翼《五十初度》诗:“家风岂敢夸 颜 柳,或可垂为子姓规。”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準此,是 汉 魏 旧法:谋杀、故杀、贼杀诸科,官未能理者,听其子姓復仇。”
(二)、谓子辈;子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跪起如子姓。”《淮南子·道应训》:“秦穆公 谓 伯乐 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对曰:‘……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高诱 注:“子姓,谓 伯乐 子。”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新唐书·杨慎矜传》:“鉷 父与 慎矜 外兄弟也,故与 鉷 狎。及为侍御史,繇 慎矜 所引;后迁中丞,同列,慎矜 犹以子姓畜之,鉷 负 林甫 势;滋不平。”
(三)、特指孙辈。《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于主人之南,西面北上。”郑玄 注:“言子姓者,子之所生。”贾公彦 疏:“云子之所生,则孙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