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名校实 [ xún míng jiào shí ]
循:依照;校:查对。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循名督实 [ xún míng dū shí ]
循:依照;督:督责。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戴罪图功 [ dài zuì tú gōng ]
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
以古非今 [ yǐ gǔ fēi jīn ]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晦盲否塞 [ huì máng pǐ sè ]
国政混乱,下情不能上达。
以宫笑角 [ yǐ gōng xiào jué ]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无可置辩 [ wú kě zhì biàn ]
置辩:辩论,申辩(用于否定)。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表示确凿无疑。
不度德,不量力 [ bù dù dé,bù liáng lì ]
度:衡量。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胜任。
别来无恙 [ bié lái wú yàng ]
恙:病。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常用作别后通信或重逢时的问候语。
量力度德 [ liáng lì dù dé ]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摸棱两可 [ mō léng liǎng kě ]
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半面之交 [ bàn miàn zhī jiāo ]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家无二主 [ jiā wú èr zhǔ ]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好大喜功 [ hào dà xǐ gōng ]
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
否终则泰 [ pǐ zhōng zé tài ]
指闭塞到极点,则转向通泰。
材轻德薄 [ cái qīng dé bó ]
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屯蹷否塞 [ tún jué fǒu sāi ]
颠连困厄。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屯蹷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 清 陳睿思 《赠张永夫》诗:“屯蹶否塞…
属纩含饭 [ zhǔ kuàng hán fàn ]
属纩: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验证他是否断气;含饭: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米粒。代指入殓
半面之旧 [ bàn miàn zhī jiù ]
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绣佛长斋 [ xiù fó cháng zhāi ]
绣佛:刺绣的佛像;长斋:终年吃素。形容修行信佛
含糊其辞 [ hán hú qí cí ]
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冁然一笑 [ chǎn rán yī xiào ]
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一棍打一船 [ yī gùn dǎ yī chuán ]
指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度德量力 [ duó dé liàng lì ]
度:估量;德:德行。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轻重失宜 [ qīng zhòng shī yí ]
指对事情的重要与否处置失当。
【成语拼音】yǐ fǒu
【成语解释】亦作“以不”。犹言与否。表疑问之词,其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不,同“否”。《魏书·李顺传》:“卿往积岁,洞鉴废兴,若朕此年行师,当克以不?”《北史·元祯传》:“禎 告诸 蛮 曰:‘尔乡里作贼如此,合死以不?’”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不知 杨侯 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朱熹 考异:“以、与通用。”《旧唐书·虢王凤传》:“融 私使问其所亲成均助教 高子贡 曰:‘可入朝以否?’子贡 报曰:‘来必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