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习而不察(xierbucha)
成语注音:ㄒㄧˊ ㄦˊ ㄅㄨˋ ㄔㄚˊ
成语简拼:XEBC
成语繁体:習而不察
成语语法:偏正式成语
成语解释:习:习惯。指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成语出处:战国·宋·孟轲《孟子》:“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定语;指常见的事
成语例句:孙中山《心理建设(孙文学说)》第二章:“盖其事既为世所通行,又为人之习而不察者。”
近义词:习焉不察
英文翻译:to call it in question
习而不察,是汉语词汇,出自《孟子》,解释为常见之事,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皆物感之良能,人习而不察耳。
倒是宿青平的执政理念更值得推敲,舆论却对此习而不察。
愚者行而不著,习而不察;黠者阳假仁义之名,阴行厚黑之实。
我们是不是已经开始对一些丑恶现象习而不察、无知无觉了?
没有开放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就容易对问题视而不见、习而不察。
也正因为它们存在于人们口头,日常使用,所以日久习而不察其源了。
中,我们发现导致许多期刊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对于缓慢而来的威胁习而不察。
普通人读书,虽然借用古人的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名其妙的。
渊明善于把人所共知、反习而不察的人生体验指点出来,而且用的是极自然极简练的语言。
所以基本上,我们是在一个习而不察的以西方文学论述为准的理论框架下进行文学思考以及论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