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韬光晦迹(taoguanghuiji)
成语注音:ㄊㄠ ㄍㄨㄤ ㄏㄨㄟˋ ㄐㄧˋ
成语简拼:TGHJ
成语繁体:韜光晦跡
成语语法:联合式成语
成语解释: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
英文翻译: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hide one's time
韬光晦迹,德必有邻。
太古仙逝后,韬光晦迹,由是获全于乱世。
以贤侯才智,只须韬光晦迹,定能从容应付,安保无恙。
锋芒必露,韬光晦迹,额古纳河兄弟;我欲执掌王旗,策马扬鞭千里。
幼慕真风,白云上真引之入道,遂居于昆仑山烟霞洞,韬光晦迹,又徙居代州五台山紫府洞天。
年纪大的除在各诗词组织担任荣誉职务,经常参加各种诗词活动的知名诗老之外,尚有一些出群避俗、韬光晦迹的遗士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