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置之不理(zhizhibuli)
成语繁体:置之不理
成语语法:连动式成语
成语解释: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成语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示例: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易错:置,不能写作“知”。
成语辨析:(一)置之不理和“置之不顾”意义基本相同;常通用。但它们有细微差别:“置之不顾”偏重在“不注意;不管”;置之不理偏重在“不理睬”。(二)见“束之高阁”。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五笔打字:LPGG
近义词:无动于衷 置若罔闻 置之度外 无动于中 充耳不闻 漠不关心 置之脑后 一笑置之 不闻不问 置之不顾
反义词:三番两次 另眼相看 引人注目 无微不至 念念不忘 刮目相看 必躬必亲 却之不恭
英文翻译:to brush aside; to ignore; to pay no heed to (idiom)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我不会置之不理的
它对它们置之不理。
奎尔普先生置之不理。
她对他的苦恼置之不理。
老师批评他,他置之不理。
约德对伦斯德置之不理。
廷臣切谏,一概置之不理。
政府对他的忠告置之不理。
老师对我的难题置之不理。
他对他们的嘲笑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