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不通文墨(butongwenmo)
成语繁体:不通文墨
成语语法:动宾式成语
成语解释: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ABCD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素质等
是否常用:常用
成语例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我是武夫,不通文墨,幕下亦无甚佳士。”
不通文墨,是汉语词汇,出自《水浒传》,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武某行伍出身,不通文墨。
所以,吕布或许是莽夫,却并非不通文墨的村夫。
即使是不通文墨之人,俄顷之间,也能令其心境开明。
多数的武官不通文墨,缺乏政治意识,他们属于纯技术人员。
既然阮公子不通文墨要凤仙代笔,总要说点什么方能记下。
在下朱重八,喜爱交友,却是不通文墨,让阁下见笑了,未请教阁下高姓大名。
戚继光有些疑问,他虽然身为武将,但并非不通文墨,对朝廷的制度也相当清楚。
他尽管厌恶书籍,但在偶然得到一点闲空时也常读书,因此他并不完全不通文墨。
莫施主真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就连小僧这不通文墨的,都能感觉到这首诗很好。
明宗李嗣源虽为一国之至尊,但以马上得天下,不通文墨,四方奏章均由安重诲诵读。